阿里巴巴,是一家全球聞名的強大企業。
阿里巴巴,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世界增長最快市場的電商領導者”“年交易額超過亞馬遜和億貝的總和”“全球金額最大的IPO”
……
但是,阿里巴巴,還不僅僅于此。
阿里巴巴的神話放眼全球也是寥寥數人能締造,馬云做到了。即使阿里巴巴最大股東是日本軟銀集團孫正義和美國雅虎,但是那又如何?
一、一腔熱血處處碰壁,走出國門柳暗花明
公開資料顯示,阿里的注冊地即在開曼群島,并已確定把美國紐交所作為上市地,其第一大股東是日本軟銀,持股占比34.4%,第二大股東是美國雅虎,持股占比22.6%。
當初馬云要融資的時候中國沒有人愿意,日本人美國人瞅準了商機,押對了寶。可以說馬云第一個看好互聯網商務,而美國高盛則是第一個看好馬云的。第二個是日本的軟銀公司負責人孫正義,他2000年投資馬云公司2000萬美元,據說馬云只跟他談了6分鐘,這個日本人就下了決心。今天日本軟銀占阿里巴巴34.4%股份,是第一大股東,其投資14年升值數千倍。
“我說了6分鐘,孫正義給我3500萬美元。”馬云回憶與孫的初次見面。“我沒想到錢來得那么輕松,他沒想到我不是來向他要錢的?這是我一生中最戲劇化的一個場景。”
二、阿里巴巴實際上是被日本和美國控股的?大錯特錯!
筆者再來說說最近很多人糾結、爭議的問題:有人認為孫正義和雅虎既然是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那么阿里巴巴是被日本和美國人控股的。這說法其實是大錯特錯的。筆者給大家普及一下其中的知識。
盡管從阿里巴巴崛起中賺錢最多的是兩個大股東,但是他們對于阿里巴巴卻并沒有實際的控制力。
軟銀是最大的股東,但是不控股,但是阿里巴巴采用的是合伙人制度,決策權還在馬云等高管手里。阿里的合伙人制度,本質就是雙層股權結構,所有權和投票權分離。 港交所目前的原則是同股同權,多少股權代表多少投票權,這與阿里的合伙人制度根本性沖突,多輪談判未果所以最終阿里只能放棄香港。
而紐交所和納斯達克都是可以設置AB股的,馬云蔡崇信等合伙人拿的都是2-10倍投票權的B股。股東大會做決策投票可以輕松過半數。阿里的控制權完全在阿里團隊手里,而不是大股東軟銀或者雅虎手里。
其次,阿里等中概股普遍都是VIE機構,一旦中國政府宣布VIE結構不合法,大批中概股的上市主體都得成空殼,這對美國投資者是個基本不會爆但又無法排除的風險炸彈,比如新東方,一旦VIE結構被認定不合法,整個新東方上市公司剩下的資產只有可憐的兩個幼兒園,投資者手里的股權立馬成廢紙。
三、成功起于日本美國,貢獻留于中國
阿里巴巴的做大,帶動了多少中國小微企業的發展,培養了多少人的消費習慣,帶動了多少內需,這些貢獻是無法估量的的。筆者這里簡單談一下阿里巴巴對中國經濟的主要改變。
一、改變了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從2003年淘寶網到現在,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自己需要的東西。以阿里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對中國經濟的最大貢獻不是創造了多少就業機會,而是僅僅用了10多年時間就改變了國人的消費行為模式,這種行為模式的改變推動了中國經濟的自發式轉型升級。
二、提升了整個社會的流通效率。去年全年中國零售平臺淘寶、天貓、聚劃算上的包裹量達到50億個,占全國快遞業務總量的54%。得益于阿里電商平臺的發展,中國的快遞業務在連續五年平均增長43.5%,業務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
三、它為中國的中小創業者創造了可以跟大企業同臺競技的平臺。阿里不僅搭建了全球最大的電商平臺,也是全球最大創業孵化基地。對于草根創業者而言,最缺的就是資金、銷售渠道、消費信任問題。
四、其所構建的信用體系為整個國家經濟信用建設提供了底層數據支撐。阿里的招股書顯示,截止第二季度末,阿里巴巴集團的總活躍買家數達到了2.79億,同比增加50.8%,用戶數增長達到了2012年以來的歷史最高水平。如此巨大的會員數據構成了中國最大的經濟信用數據庫。這些購買行為和信息也將及時反饋到大賣家手中并進一步傳遞到企業,這將有利于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而做出快速的調整。
尾聲
新的一年,全球經濟復蘇形勢仍不明朗,尤其是中國、巴西和俄羅斯等主要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將制約全球石油需求增長。歐佩克成員國石油供應穩定和美國頁巖氣革命持續繁榮,將進一步導致原油供應過剩,致使2016年國際油價總體維持低迷。
本人主要專注于現貨,股票,期貨投資趨勢的一個分析,是最為優秀的投資服務,為了廣大投資者順利的投資,從中獲取更大的利潤。對原油(瀝青),銅,鋁,鎳,黃金,白銀等貴金屬投資有興趣卻無從下手或者已經在接觸卻并不理想的朋友。可以關注本人微信,獲取每日投資獲利資訊,行情走勢分析,交易策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