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化必須要走的路 小米的危機
最近一段時間,印度的姑娘們可能很難再買到小米手機,送給自己的小姐妹了。
因為愛立信揮起了專利大棒,砸向了在印度市場一路狂奔的小米。
12月11日,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德里高等法院裁定,小米侵犯了愛立信的標準核心專利組合(SEP),并下發禁令,要求小米停止在印度銷售和進口手機。
“小米公司獲益于我們巨額的研發投入而拒絕為我們的技術支付合理的許可費用,這是不公平的。”愛立信在發給《第一財經日報》的回應中稱。
小米并不是第一個在海外吃“禁令”的公司,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海關禁令從歐美蔓延到印度,中國手機已經開始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專利風險,如果說之前在中國及亞非拉市場還相安無事,現在大環境可能已經改變。
按照愛立信方面的說法,愛立信與小米的專利糾紛發生在三年多前。
愛立信方面對本報記者表示,過去3年多,愛立信一直嘗試與小米公司就其符合GSM、EDGE和UMTS/WCDMA標準的產品的專利許可授權事宜開展誠懇的對話。然而,小米始終拒絕在公平、合理和非歧視(FRAND)
原則的基礎之上,就獲得愛立信的知識產權使用許可一事,以任何方式回應。愛立信稱,自己萬不得已,只能采取法律行動。目前法律程序正在進行中。
對此,小米方面對本報回應,“公司尚未接到德里高等法院的官方通知,我們的法律團隊正在對此進行評估。”
小米在印度的負責人馬努·賈因(Manu Jain)也對媒體表示,尚未收到法庭或愛立信方面的官方通知。小米將遵從當地所有的法律,并就與愛立信和解持開放態度。
此次糾紛前,小米在印度市場本是順風順水。
由于美國市場是蘋果和三星的天下,因此,對于暢想全球第一的雷軍來說,印度市場作為小米在中國之外的第二大市場,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小米手機在印度主要由當地電商平臺Flipkart負責。今年9月,愛施德股份有限公司曾發布公告,與小米公司和Flipkart公司簽訂協議,三方就小米手機在印度地區的銷售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并預計今年的銷售額可達2億美元。
而小米在印度市場的表現也不負重望,輕松再現了在中國市場“秒殺”的火爆場景。
今年7月22日,小米在印度第一次網絡銷售,一周內收到10萬次預約,開賣39分鐘小米3智能手機脫銷。8月6日,小米印度宣布2秒售罄15000部小米3;8月12日,20000部小米3于2.4秒內售罄。今年10月,在小米進入印度市場還不到4個月,銷量已突破50萬部。
甚至有印度網友在Facebook上調侃:“ 買不到小米3給我的妹妹們做禮物了,因為我的妹妹比印度市場的小米3還要多。”
小米全球印度副總裁雨果·巴拉由此預計,小米在印度市場增長有望超越中國。
小米的專利心結
但知識產權問題一直是懸在小米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在今年10月的WSJD Live會議上,小米的知識產權問題被主持人當作重點之一來提問。也有小米的競爭對手認為,小米擴張到美國和歐洲可能會面臨大量專利侵權的官司。
不過,巴拉表示,小米在中國申請了多項專利,在國外也購買了很多授權。訴訟風險對小米國際化擴張的市場決策方面“不是決定因素”。
關于專利問題,小米已經警醒并采取行動。小米成立一年開始申請專利,《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檢索到,在國內,小米公司最早的專利申請為“一種添加聯系人信息的方法”,申請日為2010年12月27日。
記者用小米科技檢索發現,小米申請的專利數量為1546項,其中發明公布1443件,實用新型專利31件,發明授權12項,外觀設計72件。
除了申請專利外,今年4月,小米、金山、TCL等在中關村發起設立中國首只專利運營基金,預計募集3億。一期重點圍繞智能終端、移動互聯網等領域匯聚專利資產,希望5年儲備大批核心發明專利。
對于此次專利糾紛,王艷輝認為,退縮不是最佳的解決辦法,小米首先應該主動應訴,對印度德里法院的禁令提出申訴。其次,積極與愛立信等專利擁有者協商,先解決手機禁令問題。同時向政府部門反映,維護合法權益。
從相關信息來看,小米此次面臨的專利糾紛與愛立信狀告印度本土手機制造商MicroMax、Gionee以及Intex的情況類似。
王艷輝說,德里高等法院曾要求MicroMax拿出手機售價的1%,作為專利授權費交予愛立信,此后MicroMax向印度政府申訴1%的專利費太高,小米也應當向國家主管部門舉報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