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中國在通訊領域走向世界的巨頭有華為那么必定少不了中興。
兩家在通訊領域的地位幾乎可以說并駕齊驅,甚至在5G方面中興雖然經歷了一段時期的空檔,當然仍然占據著不小的專利份額。
當然,回到消費電子市場中興可能就沒有辦法繼續和華為同一條起跑線競爭了,幾年前或許看起來還有機會,但是現在華為完全占據了中國高端手機市場,中興即使現在拿出了“殺手锏”也可能不太好使了。
說了幾年的屏下攝像頭,中興給實現了?
去掉指紋按鍵是實現全面屏的第一步,這幾年基本上已經實現了技術成熟,使用屏下指紋、面容解鎖的方式已經基本上完成了替代,但是全面屏仍然還需要解決聽筒、前置攝像頭的問題,所以各家企業和供應鏈都著手在屏下攝像頭上發力。
當所有手機企業都糾結于5G的時候,中興似乎沒有這個憂愁(華為正愁芯片),所以他們率先一步拿出了真全面屏的解決方案,沒有挖孔沒有彈出式更沒有劉海,正面就是一整塊完整的屏幕。
這樣的解決方案無疑是讓整個業界震驚的,也是也消費者感受到了科技的快速發展,本以為發布會之前的預熱會讓中興的手機品牌重新回到所有消費者的視野之中,但是看起來似乎有些事與愿違。
所有人都以為中興能瞬間崛起?
消費類電子領域其實非常的奇怪,雖然電子產品是以技術為主導的行業,誰能夠拿出更好更多的技術放在手機上那么關注度自然會不斷的上升,但是卻需要企業持續不斷的輸出新的技術,才能慢慢獲得更多的消費者的關注。
僅僅想要依靠率先出現的全面屏,對于中興品牌本身來說消費者仍然會產生很大的疑惑。這家品牌是否在其他方面也能滿足自己的需求?這家品牌的手機到底好不好用?這家品牌身邊怎么沒有其他人使用?能不能買都會產生大大的問號。
預熱經歷了幾天的時間,我們幾乎還看不到普通消費者去談論這個品牌或者這部手機,中興還沒有實現破圈,仍然在數碼圈里面來回游蕩,或許是因為營銷預算太少?還是品牌本身很難掀起關注度?
線下渠道為王,線上營銷打開市場
華為為何能在短短幾年內在國內市場獲得如此大的成功,除了本身技術過硬之外宣傳能力和線下店鋪的運營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線上華為的發布會、新聞、公眾號文章等等潮水一般的沖擊所有用戶,讓那些即使不關注數碼產品的用戶都略知一二。
線下各種店鋪、直營加盟等等如雨后春筍,兩種因素相互契合就能實現銷量和關注度的最大化。在中興這里顯然沒有能夠做到深刻的學習華為的經驗,在線上線下的運營能力都遠遠不如華為。
即使能夠拿出較為優秀的產品,卻深深的埋在了巷子里成為了大多數不知道的品牌和機型,這可能才是真正制約中興回歸發展的重要因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