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案宣判后,記者對案發地進行回訪時發現,孫某暫住的石景山區衙門口村及周邊,送氣的小廣告隨處可見,且均表示只能送貨,不讓上門。記者在村內探訪期間,多次在路上看到載著液化氣罐的面包車充當“流動液化氣站”,來回在村內穿梭。
在“當地人”的指引下,記者暗訪多家店面,店外沒有任何關于賣氣的招牌,而液化氣罐就藏在店內或隱蔽處。對方警惕性很高,且承認沒有任何證件。
□探訪
租戶
已習慣購買“黑氣”
12月7日,孫某私灌液化氣燒傷一對姐弟的案子宣判后,記者走訪了孫某所租住的位于石景山區衙門口村附近的西五環舊貨市場,那里主要銷售二手家具以及家用電器。
舊貨市場的東北角,即石景山樹仁小學的東邊和南邊,有幾排低矮、破舊、擁擠的平房。很多平房門口堆放著雜物、煤爐以及液化氣罐,周邊環境臟亂差。
據了解,這片平房區大概居住著50戶、近200人,基本全是外地來京務工人員,屬于衙門口村。“代換各種家用、飯店、工地煤氣,大中小瓶均有。”“隨叫隨到,價格優惠。”“北京國營燕山液化氣配送站,專送煤氣,保障質量。”平房區的墻壁上隨處可見這樣的小廣告。
中午12點左右,不少租戶正在家中用液化氣罐連著灶臺燒火做飯。租戶們均表示,不知道附近是否有正規的液化氣站,如果需要用液化氣,就會通過墻上小廣告所留電話聯系上門送氣。
“家里氣用完了,打個電話就行了,一會兒就能送過來。”多名租戶稱,從這些人手中購買液化氣不需提供任何證件,也從未向這些人索要過相關手續。“我們也不懂那么多,只要能用就行。”一名租戶說。
商販
露天使用液化氣罐
12月10日中午,記者又來到距西五環舊貨市場近一公里的衙門口村。村內平房密集,店鋪林立,門面房及流動攤販眾多。門面房內多是一些小餐館和早點鋪,很多小餐館都存在著店外經營的現象。
記者看到,很多小餐館在門口擺放著灶臺、炊具及液化氣罐。這些液化氣罐銹跡斑斑,連接液化氣和灶臺的管子上面積滿了油垢,似乎很久都沒有更換過。
“液化氣罐不放在灶臺的旁邊,那該放在哪里?沒事的,我開店好多年了,也沒出過事情。”面對記者的質疑,一家餐館的工作人員漫不經心地回答,進出用餐的顧客似乎也不太在意這樣的安全隱患。
記者經走訪發現,衙門口村的幾乎所有小餐館都使用罐裝的液化氣。多名商販表示,平日購買液化氣直接撥打送氣廣告上的電話就行。
操作
不讓上門只能送貨
記者隨機撥打一個“送氣”小廣告留下的手機號。一位自稱姓王的男子表示,只能提供送氣上門服務,“你要是罐里沒氣了,打個電話,我就上門送一罐新的”。
王先生稱,他可以提供5公斤、15公斤及50公斤3種灌裝液化氣,3種罐的押金分別是30元、100元和500元,價格分別是30元、90元和300元。王先生表示,其提供的液化氣來源是燕山石化,“質量絕對保障,絕對是好氣”。
當記者提出是否可前往其辦公點或庫房查看氣罐質量時,王先生提高警惕,稱其庫房在衙門口村附近,但拒絕透露詳細地址。“你要是要氣,直接給你送就行了。”
隨后,記者又先后撥打多個小廣告上的電話,對方均表示,他們的液化氣來自正規公司,除燕山石化外還有人稱自己的液化氣購自北京市液化石油氣公司。對記者提出上門換氣的要求,對方均稱其辦公點或庫房在衙門口村附近,但只送氣上門,拒絕在庫房或辦公點約見。
目擊
小面充當“送氣站”
記者撥通一位早點鋪老板提供的送氣電話,并以要開店大量購氣為由約在其庫房見面,對方拒絕了。記者隨后和對方約定在村內一家飯店門口查看液化氣罐質量。
12月10日下午4點,一名男子開著面包車趕到約見地點。他下車后拉開左側車門,記者看到,車內座位已拆掉,平放著兩個含氣量50公斤的液化氣罐,旁邊還放有一臺電子秤。
這名男子介紹,他的氣和氣罐質量很好,氣罐需付押金,每次換氣只需支付300元左右的液化氣費用即可。當記者詢問其是否有相關許可證件時,王先生表示并無相關證件,“沒事的,只要沒被抓到就沒問題”。
記者在衙門口村暗訪期間,一輛小面包車停在村東側一家飯店門前,司機從車上卸下兩個液化氣罐,在飯店老板面前用電子秤稱重達標后,將兩個氣罐搬到店內。隨后司機從飯店拉回兩個空液化氣罐裝車。
記者上前詢問價格,該司機稱,他的氣每斤3元錢,“你別看我的氣比別家的貴,我的氣質量最好”。飯店老板表示,他不需要每次都和小面包司機結賬,“買幾次后,我才統一結賬”。
□暗訪一
一名中年婦女開門走出,當她聽到記者稱要購液化氣時,搖了搖手說:“你找錯了。”隨后,記者跟隨附近一名居民一起敲門詢問。此時,中年婦女才推門走出,并詢問購氣用途……
液化氣罐藏在工廠院內
記者在衙門口村調查期間,多名村民及部分送氣工表示,不少送氣的集中居住在距離衙門口村兩站地外的3號橋附近。
12月10日中午12點,記者前往石景山區3號橋公交站,附近居民稱售賣液化氣的商販居住在橋北側的平房區。記者在多名附近居民指引下,來到橋北一排平房前,居民們指認,其中一間平房居住著多年從事售賣液化氣的一家人。
記者多次敲門后,一名中年婦女開門走出。當她聽到記者稱要購液化氣時,搖了搖手說:“你找錯了,我們不賣,你問問別人吧。”隨后,中年婦女關上大門。
隨后,記者跟隨附近一名居民一起敲門詢問。居民對中年婦女說:“找你的,買氣的。”此時,中年婦女才推門走出,并詢問購氣用途。記者自稱是開店的,用氣量大,中年婦女聞聽告知記者,價格需和老板商量。
約10分鐘后,一名自稱張老板的男子來到平房,記者提出要大量購氣并要查看氣罐。張老板帶著記者步行前往平房北側的一處工廠院內。院內不時有汽車進出,在院西頭的空地上停著一輛大貨車,車身寫有“危險貨物”的字樣。“我和工廠老板是熟人,把車停在這里沒問題。”張老板稱。
張老板打開貨車車門,記者看到車內放有八九個含氣量50公斤的液化氣罐,還有五六個含氣量15公斤的液化氣罐,張老板隨后將車門關閉。張老板又帶著記者來到另外一輛小面包車旁,打開車門,里面放著兩個含氣量50公斤的液化氣罐及一臺電子秤。“平時液化氣罐儲存在大車上,一般我都是用小面包車運送,偶爾會用大車運。”張老板稱。
備不明來歷證照防檢查
張老板說,他售賣的液化氣價格為2.8元每斤,液化氣均從燕山石化購進。“我們有自己的渠道,購買的液化氣多,價格便宜。”張老板稱,他在北京多年,已經培養了不少老客戶,現在老婆孩子都在北京,自己每月售液化氣的收入在萬元以上。
據張老板介紹,在衙門口村附近,有很多人都在做售賣液化氣的生意,自己來北京有10年時間,一直在這里做液化氣買賣。張老板稱,衙門口村不少飯店老板都是租房子經營,沒有辦理營業執照,大部分飯店或住戶都從這些送氣人手中購買液化氣。這些做液化氣生意的“老板”中,大部分沒有資質,不具有企業營業執照、燃氣經營許可證、氣瓶充裝許可證等相關證件,有不少“老板”還從特殊渠道購進外地的劣質液化氣,并以更低的價格售賣。“有的‘老板’售價在2元多一點每斤,這絕對是劣質氣。”
張老板稱自己是有資質的,隨后他向記者出示了企業營業執照、燃氣經營許可證、氣瓶充裝許可證等相關證件復印件。記者發現,這些證件的注冊公司名稱均為“北京×燃氣有限公司”,許可經營項目是“銷售民用燃氣”和“危險貨物運輸”。然而其經營地址在“北京市門頭溝區三家店火車站東側鐵三局四處材料廠1號”,公司法人代表是周某某,非張先生本人。
記者詢問為何公司地址在門頭溝、而張老板卻在石景山經營時,張老板稱證照并非其所有,復印件是從朋友那復印來使用的,“有檢查的時候,出具這些證件就沒有問題了”。
據另外一名業內“老板”介紹,有不少老板手里有其他企業的相關手續和證照復印件,這些復印件不知從何處流出,都是商販間互相買來的。“能偶爾應付下檢查。但你手里沒有原件,復印件的公司法人代表都不是你,地址也不對,一下就露餡了。”這位“老板”說,衙門口村附近暫住著大量外來務工人員,需要使用液化氣罐燒火做飯,因此才有這么多送氣“老板”有生意可做。“好多外地人都不知道在哪購氣,我們又有自己的渠道,價格又便宜,好多人就直接從我們這里購買了,這樣方便。”
□暗訪二
一家五金店的店門口及店內均沒有標注銷售液化氣字樣。當記者以村民的身份表示要購買液化氣時,一名中年男子告訴記者,把空罐拿到店里來即可換走一滿罐液化氣……當記者追問一名店老板是否有資質時,對方稱:“大家都沒有,你買不買,不買算了。”
多家五金店私售液化氣
一些居民向記者反映,有小商販稱可在村內的五金店或者村北的市場直接購買液化氣。經一些小商販指引,記者來到了一家五金店,該店店門口及店內均沒有標注銷售液化氣字樣,更沒有相關液化氣經營許可資格證。
當記者以村民的身份表示要購買液化氣時,一名中年男子告訴記者,把空罐拿到店里來即可換走一滿罐液化氣。“如果你的是新瓶子,不想換成舊的,也可以我們拿你的瓶子去現充,一個小時以內就可充回來。”
“15公斤裝的液化氣有80元一罐的,也有100元一罐的,100元一罐的質量更好,更耐用。”該男子表示,自己的液化氣均來自正規站點,可放心使用,至于具體來自哪家站點,該男子支支吾吾,不愿透露更多細節。
另一家五金店的老板告訴記者:“鑫谷市場后面的那條街,全是賣液化氣的。”記者來到鑫谷市場,在菜市場北面的兩排平房內,有10余家五金店。店門口及店內均沒有標注銷售液化氣等字樣,也沒有在明顯位置擺放液化氣罐,但是店老板均表示可售賣充滿氣的液化氣罐,這些液化氣罐分為含氣量5公斤和15公斤的兩種,液化氣售價分別為30元和90元。如有液化氣罐,可以直接交納氣錢更換新罐,如無液化氣罐還需交納氣罐押金,兩種氣罐分別為50元和100元。
稱氣從外地運來保安全
一家五金店的女老板勸記者在其店里購買液化氣,并表示僅有北京戶口的本地居民才可以辦理購氣證,有資格去正規液化氣站購氣,而村里及周邊多為外來務工人員,他們都是這樣購買液化氣的。
“北京的液化氣管理很嚴格,數量也有限,我們的氣是從外地運來的,但肯定安全,這個你放心。”這位女老板說,此外拒絕透露更多信息。
在另外一家五金店,記者提出想看一下液化氣罐,老板將記者引到貨架的盡頭,打開貨架下的一層塑料布,記者看到那里存放了8罐含氣量15公斤的液化氣罐及6罐含氣量5公斤的液化氣罐。
當記者詢問為何氣罐存放在這里時,老板表示:“這都是偷著賣的。”當記者詢問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時,老板說:“大家都是這么賣的,沒事。”當記者再次追問其是否有售賣液化氣的資質時,對方稱:“大家都沒有,你買不買,不買算了。”
□追訪
買正規液化氣需要持證
12月11日下午,記者以市民身份來到位于張自忠地鐵站附近的一家正規液化氣供應站。
據站內工作人員介紹,不管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若要辦理購氣卡,需要提交身份證復印件、簽署《北京市瓶裝液化石油氣供應合同》、交納租罐押金或者購罐費用。每次購氣時需攜帶購氣卡,無購氣卡則無資格購氣。該站售氣價格為5公斤重的液化氣40元一罐、15公斤重的液化氣105元一罐。
該供應站也提供上門服務,但需要加收費用。2公里以內的,收費8元/瓶次,2公里至3公里的,收費10元/瓶次,超出3公里的,則在10元/瓶次的基礎上,每公里加收3元/瓶次。如送氣地址無電梯,則要加收每瓶每層1元的樓層費。
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為了保證安全用氣,該供應站提供的所有鋼瓶上均焊有陶瓷條碼。“購氣時,工作人員會將陶瓷條碼號登記在購氣卡上,作為下次回收空瓶的依據。”
“黑液化氣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居民在購買液化氣時,一定要先查看該企業是否依法取得氣瓶充裝許可證、燃氣經營許可證,以及查看氣瓶有無本市注冊登記代碼鋼印。”該工作人員說。
燕山石化稱與“黑氣”無關
燕山石化負責宣傳工作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燕山石化隸屬于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生產油品和化工產品。“號稱從我們這里進氣的液化氣站點其實與燕山石化沒有任何關系。這種通過小廣告送氣的大多是私人行為,是不正規的。”該工作人員稱。
據了解,由于黑液化氣站不用納稅、不用檢測費、不用租場地、不用計算企業的經營成本費,所以價格低廉。有的為了牟利,摻入二甲醚(為易燃氣體。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觸熱、火星、火焰或氧化劑易燃燒爆炸。接觸空氣或在光照條件下可生成具有潛在爆炸危險性的過氧化物。氣體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甚至使用過期鋼瓶和螺絲瓶子,從不進行檢測,這都易造成液化氣泄漏,引發爆炸事故。
原標題:衙門口周邊私售液化氣亂象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