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來自麥克米倫集團的消息稱,麥克米倫出版集團的母公司霍爾茨布林克出版集團與私募基金BCP已達成協議,將BCP旗下基金所擁有的施普林格科學與商業媒體整體與霍爾茨布林克所擁有的麥克米倫科學與教育的多數業務進行合并,這包括自然出版集團、帕爾格雷夫·麥克米倫,以及麥克米倫教育在美國之外的業務。
合并產生新的科學出版巨頭
這次合并將產生一個新的出版巨頭。合并后的集團所擁有的科學雜志數量將超過原全球擁有雜志數量最多的愛思唯爾出版集團,成為擁有學術雜志最多的出版集團。
據介紹,國際學術期刊領域一直以來有四大巨頭,分別是擁有2987本雜志的施普林格集團,擁有3057本雜志的愛思唯爾集團,擁有2339本雜志的威立集團和擁有2105本雜志的泰勒與法蘭西斯集團。成立于1842年的施普林格主要為學術界、科研機構和企業研發部門提供創新的信息產品和服務。而它創立的生物醫學中心從2004年成立初期就是開放獲取的出版商之一。2013年,施普林格的銷售額約為9.43億歐元。
但愛思唯爾本來是排行第一的科學出版集團。這次合并施普林格將增加自然集團的的160種雜志,其中包括大量高水平的學術期刊,這將使施普林格一躍成為期刊數量的第一,也許還將成為擁有質量最高雜志的出版集團。此次交易完成之后,新的集團將由霍爾茨布林克和BCP旗下的基金聯合控股,其中霍爾茨布林克將持有53%的股份。
或將抵消行業競爭壓力
這兩大集團的合并將徹底改變科學出版界的格局。近年來,全球的學術出版都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統計顯示,在每年公布的全球排名前50名的出版商榜單上,出版商總收入下降的同時,學術出版收入占據出版商總收入的比例也在逐年下降,從2010年到2014年下降了至少3個百分點。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管理學院從事相關研究的羅繼鋒教授說,“在這樣的情況下,兩大集團的合并,從某種程度上可以抵消競爭的壓力,但也許會對學術出版形成更大的壟斷。”
互聯網的出現,對出版業尤其是學術出版產生了重要影響。因為“互聯網的出現極大地降低了信息產品包括音樂、電影和論文的復制和傳播成本。信息產品的成本價格會趨近于零,即免費。”羅繼鋒教授稱,學術論文的開放獲取出版模式也是應此趨勢而生。自2002年開放獲取首次出現,就迅速地成為一股潮流。
湯森路透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02年,開放獲取發行的論文數量只占有2%的市場份額,但到了2013年,這一數字已經上升到11%。
麥克米倫集團對于開放獲取的態度也是且行且看。直到去年,麥克米倫集團才讓旗下以“自然”冠名的系列雜志嘗試完全開放獲取方式出版,《自然-通訊》是第一本。隨后,美國《科學》雜志也宣布將在2015年參照《自然-通訊》的模式,出版自己的開放獲取雜志。
目前,這一合并協議正在等待所涉及地區的商業競爭監管機構的批準,預計在今年6月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