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鷺公司
- 由于代理商沒有滿足銀鷺公司山西片區相關負責人的索賄目的,“銀鷺公司”單方違約終止代理商獨家區域銷售合同,至代理商積貨50余萬,無法按計劃銷出,資金周轉停滯,讓20余個員工不能按時領取工資,在當地造成了不小的負面影響。
2010年1月,忻州經銷商婁老板與銀鷺公司簽訂了在本市獨家銷售銀鷺產品的經銷合同,5月4日銀鷺公司突然給婁老板發來終止銷售合同的通知函,這讓做了多年生意的婁老板一頭霧水?
婁老板告訴記者:“自從簽定了忻州地區銀鷺公司產品的獨家代理銷售合同后,他積極的開拓市場銷售產品,與廠家一直合作的很好。4月8日還給銀鷺公司打貨款27萬,4月28日貨便運到。在婁老板辦公室記者看到那份“告知函”,其具體內容:被告知婁老板不符合銀鷺公司的要求,特作出終止合作的決定。落款單位是銀鷺公司太原服務處。令記者不解的是該函居然沒有單位的公章跟負責人的署名。
婁老板繼續給記者陳述:5月4日收到“終止銷售合同的通知函”后,經與山西辦事處主任協商,同意其繼續代理銷售銀鷺產品。于是婁老板在5月15日第二次打款24477元(原帳余有19023元)共計43500元再次進貨。沒想到打款2天后(5月17日)銀鷺太原服務處第二次發來終止協議函,原因是大區經理葉華超不同意其繼續代理銷售;并且在20日沒婁老板的情況下,私自將貨物扣發到忻州晉美(新找的代理商)。
25日婁老板跟銀鷺忻州業務組長寇福源在電話里據理相爭才支付了其二次貨款42900元,(手續費未付所遺留余額至今壓在公司)。在多次與銀鷺公司協商下,6月17日銀鷺大區經理葉華超和忻州組長寇福源給婁老板簽了一份善后協議并簽字認可,協議從6月22日開始執行。但過后他們拒不執行,說當時所答協議價格太高,無法執行。7月15日左右,山西辦主任和忻州銀鷺組長寇福源到婁老板辦公室協商后,說第二天來接庫,走后至今無音信。
婁老板從5月6日至今,多次與銀鷺公司總裁辦、營銷林副總、公司投訴辦打電話反映情況,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答復,相關人等一直在推脫說調查后給結果,至今無結果無說法。在沒有對婁老板代理權的遺留問題處理完善以前,從5月20日銀鷺公司大區及業務就授權忻州新的經銷商(公司未開戶以原平宏宇從銀鷺公司發貨到忻州貨場,收款人名字:高琪)6月5日接管忻州銷售區,違反合同經銷商獨家代理權利,顯然為公司授權沖貨。
那么片區經理為什么要終止婁老板的區域代理權內?銀鷺內部一位知情人的一席話,才使婁老板恍然大悟。原來在4月份時,大區經理葉華超跟分管組長寇福源來忻州巡視工作,生性正直的婁老板沒有按“下級接待上級的慣例”(吃喝、洗浴、嫖賭等)去隆重招待“上級”,以及“上級”對他暗示的索賄。才被埋下了禍端,惹來了現在的“殺身之禍”。銀鷺公司規定經銷商只要按規定進夠規定的貨物,其分管片區的相關負責人就算完成任務,就能領到獎金了。所以婁老板在兩次打款進貨后,完成了片區的銷售任務,相關負責人便把婁老板給“踢出群了。”
婁老板經商十幾年了,通過多年的誠信經營,生意不斷發展壯大。他知道是黨的好政策的指引下才使他走上致富之路,他沒忘黨和政府對他致富的支持,積極的替政府分憂解難,先后解決了20余個下崗工人的就業問題;汶川、玉樹等受災,他都是慷慨解囊,毫不吝嗇。但對于腐敗的行為,他又是鐵公雞--一毛不拔。先做人后做事,婁老板始終嚴格要求自己,這在業內同行里有口皆碑。對這次銀鷺公司惡意違規終止合同的侵權行為,他表示如果銀鷺公司不能同他協商解決此事,就拿起法律武器來,去維護自己被侵犯的合法權益。
記者網上查閱了銀鷺公司的相關資料,發現該公司被曝光的問題讓人觸目驚心:
2008年10月21日湖南長沙袁小姐飲用銀鷺花生牛奶時,瓶體爆炸炸傷右眼,銀鷺公司是以蠻狠推諉的態度對待受害者。
2009年5月25日浙江金華的黃希小姐同樣被炸傷右眼,該區域負責人余經理,盡責怪她開瓶的方式不對,而理賠卻避而不談。
2009年9月20日, 金先生在永嘉縣巖頭鎮一個副食品批發店里購買了一箱銀鷺花生牛奶。金先生打開了其中的一瓶。“剛喝第二口的時候,發現不對勁,酸酸的,仔細一看,瓶壁內側都是毛茸茸的東西。”金先生懷疑是這瓶牛奶有質量問題,于是馬上把這瓶牛奶扔在了一邊。可是沒過多久,金先生出現了上吐下瀉的情況。
2008年1月11日早上9點左右,北京的一名大學生打開在學校物美超市購買的銀鷺公司的桂圓蓮子八寶粥食用,第二勺即在罐內發現一大約2厘米長的昆蟲,仔細一看,是一蛐蛐。上網一查,原來其并不是第一例。當其撥打服務熱線、投訴電話,卻一直在通話中。
2009年中秋節時,浙江嵊州市的張先生廠里發了一箱銀鷺糖水荔枝當福利,食用過程中在其中一罐糖水荔枝里面發現一只蒼蠅,張先生頓感一陣惡心,怎么也想不明白何以象銀鷺這樣的大品牌也會出現如此低劣的問題。
以上略舉幾例,其實這樣的質量問題還很多。在此記者引用網友的一段話來說明銀鷺公司對待消費者的態度:“作為一家國內知名企業,在產品出現質量問題遭遇投訴后,廈門銀鷺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卻一再采取躲避、拖延的態度,沒有在第一時間給消費者一個明確的處理善后辦法,而是用摸棱兩可的態度,一再強調“總之生產過程不可能出現這個問題”,置消費者的權益于口水仗的爭奪中,沒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讓消費者在失望之余,也對廈門銀鷺公司的企業誠信和對產品質量是否嚴格把關產生了質疑。
而對其大力宣傳推廣,以“天然、綠色、營養、健康”為宣傳賣點的銀鷺花生牛奶,我們不禁要質疑,用什么來保證該產品的天然、綠色、營養、健康?”
對銀鷺公司產品質量的問題記者將另篇論述。現在我們繼續看看銀鷺公司是如何對待代理商的?
銀鷺公司有意終毀代理商合同的事件早在2001年就開始上演了。由中國食品報記者涂小林等采寫的報道 “廈門銀鷺公司就是這樣對二批商?”。以下摘錄幾段報道的內容:
2006年4月12日,湖南長沙的楊老板向記者投訴稱,她是從2001年開始做廈門銀鷺食品公司的二級經銷商,雖然做得辛苦,但也一直挺下來了。但到了2006年2月下旬,楊老板突然發現銀鷺公司在河西已另外發展一個分銷商,此時她才明白,原來在她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公司已撤銷了她在河西的分銷權。據她后來得知,銀鷺公司新上任的湖南區域經理和長沙辦事處經理,早在2005年底就已將1998年銀鷺剛進入湖南市場時就開始合作的湖南總經銷--長沙宏通食品飲料有限公司撤換了。
記者在為期三天的采訪中,對銀鷺公司某些負責人的誠信問題感到了深深的懷疑。廈門銀鷺公司原湖南總經銷--長沙宏通食品飲料公司的負責人劉正春告訴記者,從1998年開始,宏通公司就負責銀鷺產品湖南地區的市場開拓,當時銀鷺還不是知名品牌,經過總經銷業務員及分銷商的努力,才慢慢有了起色。
但好景不長,從2001年開始,銀鷺公司就擅自取消了宏通公司在湖南湘南部分地區的代理權,湘南市場從此不再從宏通進貨,而改由廠家直接配送。到2005年底,銀鷺公司再次取消了宏通公司向湘北市場配送產品的貨源,只為其保留長沙市場的代理資格。就這樣,宏通公司從一個湖南總代理商,逐漸淪落為湘北市場代理和長沙代理,宏通公司用八年時間辛苦開拓出來的市場渠道就這樣被廠家霸占了。
廠家為什么如此頻繁的更換代理商呢?知情人道出了內幕,片區負責人每發展一個代理商,就能不同程度的掠取經銷商5萬、10萬、乃至20萬的好處費。由此可見一個知名的大公司、大企業旗下滋生出的這些蛀蟲,怎么能衍生企業的知名度長久的傳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