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作機器人因其特殊的設計和結構,與傳統工業機器人相比不可避免地在一些條件下處于下風,例如節拍、精度、剛度以及在極限環境下的耐力。但相反的,以柔性見長的協作機器人結構緊湊、部署靈活、編程簡單、無需安全圍欄即可實現與人共享工作空間,因此在許多場景下,協作反而能夠發揮專長。

盡管如此,用戶有時還是會關注“協作機器人如何在極限環境下工作?”對此,艾利特資深方案工程師曹逸基于對協作的理解,做了以下梳理。 在機器人應用場景中,往往會遇到一些特殊的使用工況,首先我們討論“如何定義極限環境”?這里的極限是指高溫?高壓?高速?還是其他?艾利特定義了如下特殊工況:

1、傳統的惡劣工作環境:高溫、潮濕、粉塵、輻射等。
2、人機協同環境: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不具備較高自動化改造性價比的成熟工藝產品,此時人機協同的自動化升級具有更好的性價比和更低的技術風險,另一種則是建立在提升現有生產線的自動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人機協同環境。
3、高度柔性的自動化生產:越來越多的自動化生產線要求以更少的產線去兼容更多的產品生產,實現生產線的快速切換,滿足細分的產品市場和小批量客戶訂單需求。
4、狹小空間自動化改造: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部分早年自動化生產線升級,需要在特定且狹小空間內進行自動化改造,另一種是復雜形狀產品的內部組裝、焊接、鎖縛、檢測等,需要在狹小空間內進行操作。5.苛刻的DRP:隨著自動化生產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客戶意識到了DRP的重要性。除了設備的可靠性設計,機器人的穩定性和維護便利性也成了重中之重。

其中除了第1項,其他都是在越來越深入的自動化理念挖掘中產生的更新更高層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