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企業 " 傳家寶 ",致敬百年風華。5 月 11 日起,央視財經頻道重磅上線百集微紀錄片《紅色財經 · 信物百年》。由百年興業以來,百家企業的黨委(黨組)書記、董事長親自出鏡,他們將背后各自企業的 " 傳家寶 " 帶到演播室現場,講述信物背后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追溯紅色財經印記、探尋中國經濟脈絡。今日為您講述 "新中國第一份‘國旗紅’染料" 背后的故事。信物名稱:新中國第一份 " 國旗紅 " 染料信物傳承者:中國中化信物年代:1952 年信物印跡:第一面使用自主研發的染料制成的國旗信物講述人: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 寧高寧1952 年 9 月 20 日上午,一面嶄新的五星紅旗在沈陽化工研究院緩緩升起。廣場上,十幾個人靜靜佇立。這一刻,縈繞心頭近三年的遺憾,終于得以平息。

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國誕生,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升起,舉國上下一片歡騰。但當時紅色的染料還需要從國外進口。慶典結束后,一項任務交到了當時的沈陽化工研究院,研發中國自己的 " 國旗紅 " 染料。沈陽化工研究院成立于 1949 年 1 月,是我國最早的化學工業科研部門,可當接到這一任務時,研究員們卻陷入了沉默。一方面,是國內紅色染料的空白急需填補;另一方面,是沒資料、沒圖紙、沒經驗的現狀。這樣的情況下研發 " 國旗紅 " 染料,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中國人最不缺乏耐心和毅力。從國內國外收集基本的化工染料的資料開始,到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和借鑒圖紙。他們就用這種最原始的方法,一點一點地推進紅色染料的研究。就在實驗了一年多以后,在一個揮汗如雨的日子,紅色染料成功了。
紅色染料的成功讓研究員們松了一口氣。然而幾天后,他們得到了一個讓人失望的消息,剛剛染好的實驗布料褪色了。在查閱了所有資料后,他們得到了一個關鍵詞——高壓釜,這是促進染料穩定性的關鍵設備。可是,剛剛成立不久的新中國沒有高壓釜。科研專家們根據手里的資料,鑄造出一個密封的 " 鐵罐兒 ",這個類似于高壓釜的裝備在染料研發中起到了關鍵作用。1952 年 7 月,沉悶的研究室突然爆發出一陣歡呼:" 成了!真成了!"沒有多余的語言,所有人都明白。這一刻,他們書寫了歷史。科研專家們在此基礎上又研發出兩種不同的紅色,染料顏色與進口的南星染料顏色完全相同。經過層層上報,最終,沈陽化工研究院自主研發的第一份紅色染料被正式認定為" 國旗紅 " 染料。從此,五星紅旗有了完全國產的專用染料,徹底打破了我國紅色染料依靠進口的局面。1952 年 9 月下旬,研究員們在實驗室門前升起了這面用自己研發的 " 國旗紅 " 染料印染的五星紅旗。這一刻,心中的大石才真正落地。" 國旗紅 " 染料的色值研發為化工染料行業定了調,研究員們此后又研發出 20 多種用于毛、布、絲的主要染料,形成了新中國化工染料行業的基本框架。可以說,化工是所有現代基礎工業的基礎,有了自主的化工產業就有了發展現代工業的底氣。如今的中國化工行業在國際化工領域已處于領先地位,從依靠外援到自力更生,從百廢待興到行業翹楚,中國化工行業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實現華麗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