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霧潤滑是一項一在世界各地得到檢驗的先進成熟的集中潤滑技術,被眾多國際石化企業廣泛應用,是一項真正有效、成熟的技術,尤其適合應用于機泵群組。煉油一部分氣分裝置于2007年大修改造中將氣分機泵群由原來的侵油潤滑改為油霧潤滑,運行機泵的維修率顯著降低。在裝置開工初期P1504/1由于機泵本身問題造成軸承溫度迅速升高,以致發生抱軸事故,經分析發現油霧潤滑進入軸承后形成的油膜厚度比侵油式潤滑形成的油膜厚度相對要小(但完全能滿足正常情況下液體動力潤滑要求),所以對機泵的裝配要求相對較高,要求盡量降低由于安裝引起的偏斜量。
針對抱軸現象,經檢查P1504/1解體后,發現后軸承箱端面存在部分缺損,且圓度較差,這就造成泵軸和軸承不對中,導致安裝引起的偏斜量增大,而油霧潤滑技術采用油量分配器及凝縮嘴限制了軸承的潤滑油用量,因而形成油膜厚度相對較小,因此此時不能滿足液體動力潤滑的條件,致使兩摩擦副處于混合潤滑或邊界潤滑狀態,兩摩擦表面較高的微凸體發生了直接接觸,使軸承溫度不斷升高,最終導致軸承燒毀,發生抱軸事故。于是要求鉗工更換了后軸承箱。檢修完畢后,經過兩天的監護運行,其后軸承溫度最高只有34℃,比正常情況下的侵油式潤滑降低了15℃左右,完成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在石化企業的機泵群組應用油霧潤滑,不但能夠使機泵的軸承長期持續得到良好的潤滑,延長軸承的使用壽命,而且由于機泵負荷減小,還會提高機械密封的使用壽命,保證了機泵的長期運行,可使機泵的維修費用大大降低。但是油霧潤滑系統對機泵配件的裝配要求相對較高,若是由于機泵本身問題造成軸承溫度升高,會在短時間內造成機泵軸承燒毀事故。因此在改油霧潤滑初期要對機泵監護運行1-2天,若發現軸承溫度超高,及時檢修,以避免抱軸事故的發生。
針對抱軸現象,經檢查P1504/1解體后,發現后軸承箱端面存在部分缺損,且圓度較差,這就造成泵軸和軸承不對中,導致安裝引起的偏斜量增大,而油霧潤滑技術采用油量分配器及凝縮嘴限制了軸承的潤滑油用量,因而形成油膜厚度相對較小,因此此時不能滿足液體動力潤滑的條件,致使兩摩擦副處于混合潤滑或邊界潤滑狀態,兩摩擦表面較高的微凸體發生了直接接觸,使軸承溫度不斷升高,最終導致軸承燒毀,發生抱軸事故。于是要求鉗工更換了后軸承箱。檢修完畢后,經過兩天的監護運行,其后軸承溫度最高只有34℃,比正常情況下的侵油式潤滑降低了15℃左右,完成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在石化企業的機泵群組應用油霧潤滑,不但能夠使機泵的軸承長期持續得到良好的潤滑,延長軸承的使用壽命,而且由于機泵負荷減小,還會提高機械密封的使用壽命,保證了機泵的長期運行,可使機泵的維修費用大大降低。但是油霧潤滑系統對機泵配件的裝配要求相對較高,若是由于機泵本身問題造成軸承溫度升高,會在短時間內造成機泵軸承燒毀事故。因此在改油霧潤滑初期要對機泵監護運行1-2天,若發現軸承溫度超高,及時檢修,以避免抱軸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