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說,不是經濟不行了,是你不行了 。
老實說,經濟入冬期,很少有行業能達到現在電商的增長高度,這讓馬云的話底氣十足。
天貓,24小時內交易額2684億元,同比增長25%;
京東,“11.11全球好物節”,10日內累計下單金額2044億元,同比增長近28%;
蘇寧,雙11當天全渠道訂單量增長76%,新增Super會員超百萬;
拼多多沒有公布數據,玩法顯得“簡單粗暴”:直接降價。
水大魚大,下游快遞領域直接受益,笑到合不攏嘴。
國家郵政局預計,今年“雙11購物節”期間,全行業處理的郵快件業務量將達28億件,再創歷史新高。今年“雙11購物節”高峰期將從11月11日持續至18日。高峰期間,全行業處理的郵快件業務量將達28億件,日均處理量將達3.5億件,超過日常處理量的2倍。
難以想象,今年1到9月份,基數已經很大的快遞行業仍然保持了26%行業平均增速。
投資機會正蘊藏其中。以華為和海底撈為例,華為的崛起讓今年的A股誕生了31只翻倍股,其中包括了一只10倍股—卓勝微(437.00 -0.79%,診股);海底撈也帶火了做火鍋底料的頤海國際,二者今年在港股攜手翻倍。
羨慕吧?沒辦法不羨慕。
借用馬云的話,不是投資不賺錢了,是你不賺錢了。
但我們投資不能用后視鏡,而是要用前視鏡,甚至是前視望遠鏡。
電商的持續爆發給下游的快遞行業帶來量變,并即將像華為和海底撈一樣,給產業鏈帶來質變!
這跟茅臺五糧液(132.91 -0.07%,診股)的增長是一個道理,一方面茅臺和五糧液業績保持了連年增長,是股市市值增長的基礎;另一方面隨著經濟下行,其他競爭者沒落了,比如洋河,從而導致茅臺和五糧液行業占有率的提升。
業績增長是安全墊,行業占有率和競爭力提升是想象空間,二者缺一不可。
二
縱觀整個快遞行業,受益于電商整體環境向好,保持著遠高于其他行業的快速增長。今年四季度數據還沒出來,可以參考一下去年,在雙十一的帶動下,2018年第4季度,中通、圓通、韻達、申通分別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12.9億、6.33億元、7.25億元和4.59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0.5%、67.05%、80.10%、47.07%。
從業務量的對比來看,2018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507.1億件,同比增長26.6%,位列全球第一。相當于14億中國人,每人一年下單36次。這是中國快遞業務量自2014年開始,連續第5年穩居世界第一。
那507.1億件業務量,各大公司占比多少呢?國內上市的三大快遞公司圓通、韻達、申通分別為66.65億件、69.85億件、51.11億件,而在美國上市的中通,業務量約為85億件,是目前業務量的第一。

順豐38.7億件,業務量不大,以高客單價取勝,和三通一達是不同的賽道。2019年上半年,三通一達業務量增速均達到了35%以上,順豐8.54%,
一個行業不能永久的存在多個寡頭,目前三通一達中, 中通、圓通、韻達優勢最為明顯,申通已經感到了壓力,率先在義烏開啟了價格大戰,搶占份額。
中通、圓通、韻達三國大戰一直從2016年持續到了現在,2015年圓通業務量第一,2016年中通業務量超過了圓通,2018年韻達又超過了圓通。
眼看著一步步滑落到第三,圓通公司在董事局主席喻渭蛟的布局下開始了絕地反擊。
三
今年4月,在喻渭蛟的力邀下,阿里系老將、云鋒基金董事總經理、圓通速遞(12.58 +1.13%,診股)董事潘水苗獲聘擔任公司總裁。
潘水苗此前擔任過東方通信(19.37 -0.21%,診股)和萬馬股份(6.55 -1.36%,診股)兩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實業管理經驗十分豐富。2012年至今,潘水苗一直任職于云鋒基金,在其任職云鋒基金期間,主要從事物流領域的投資工作,主投了菜鳥網絡、圓通速遞、心怡科技、運滿滿等物流領域相關項目,積累了對物流行業的深厚經驗。
正如馬云用活了張勇一樣,潘水苗也是喻渭蛟的“神之一手”,一子活,滿盤皆活。
圓通的業務增長和服務質量都回來了,圓通速遞今年7、8、9月連續三月業務量都保持了40%以上的高速增長,持續高于行業增速平均10個百分點以上;圓通速遞2019年上半年平均有效申訴率更是比去年同期大降92.41%,達到百萬分之0.38。
這就是戰略加執行的力量。
服務、服務,還是服務,這在喻渭蛟的支持下,已經成為了圓通的核心戰略。
為了做好服務,圓通第一件事,就是在總部層面專門成立了七個專項攻關小組,每一個小組公關一個服務問題,包括遺失、快遞延誤等等。除總部七個專項小組外,圓通在每個省區都設立了一個高級別人員來分管服務質量,力保執行到位。
圓通第二件事就是科技賦能。服務質量光靠喊口號是不行的,圓通進行全面的數字化轉型,對每個包裹進行路由管控,不但要做好事后管控,更要做好過程管控和實時管控。只要一個手機在手,全部公司的情況,每一個網點、每一個客戶甚至每一個單快件都清清楚楚。
第三件事是績效考核。圓通以服務為考核進行末位淘汰,先把服務質量做的差的,沒有能力管質量的淘汰一些,2020年圓通將把網點的服務質量公開,對做的好給予獎勵;此外,圓通還著通過客戶管家等系統,幫助商家把客戶體驗做上來,實現精準派送、實施跟蹤,讓新客戶形成粘性,老客戶不流失。
通過一個個系統、一個個工具,圓通的服務質量變得越來越可控,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感受到,今年“雙十一”期間剁手迎來的快遞是不是到得比以前更早了?服務體驗是不是也更好了?
服務從來都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有一部分的逐步改善,最終才有了質的提高,之后的利潤增速和市值增長就是自然的結果。看海底撈,憑借優質的服務口碑和良好的就餐體驗,上市后市值已經翻了一倍之多。
從快遞發展歷史來看,UPS和聯邦快遞等國際巨頭市值分別達到6000多億和3000多億元人民幣,國內快遞巨頭還沒有一個超過2000億的,順豐控股(39.82 +2.29%,診股)1743億,中通快遞1218億,韻達股份(32.71 +2.80%,診股)719億,圓通速遞352億,申通快遞(18.67 +0.43%,診股)292億,百世快遞148億。
從估值來看,圓通市盈率18.65、申通19.21、中通27.68、韻達股份27、順豐控股29.71,百世虧損、市盈率為負。三通一達中,中通和韻達的估值較高,尤其是韻達,去年業務量超過了圓通,近兩年業績增速也不錯,居于行業第二位,因此市場給予了和市場老大中通一樣的估值。同時,目前行業第三的圓通市盈率最低,這反映了近年來圓通從老大的位置接連掉到第二和第三的情況,但這也許只是過往表現的反映,而不是代表著現在和未來的合理性。
但我們可以看到,快遞業公司的估值與業務量和業績、業務量增速直接相關。
根據各家公布的今年7-9月的經營簡報,圓通已經實現連續三個月業務量40%以上的高速增長,7月件量增速超40%,8月增速近50%,9月增速為42.19%;同時前三季度業務完成量61.52億件,同比增速38.43%,高于行業平均12個百分點以上。
今年三季度,通達系中韻達完成25.99億票業務量,圓通業務完成量為23.49億票。如果折算到每天的業務量的話,圓通每天也就比韻達少不到280萬票兩者,在電商快遞這一片浩瀚江湖中,可以說相差無幾。

從業績上看,2019年7-9月,圓通速遞扣非后歸母凈利潤5.12億元,同比增長17.41%。韻達股份第三季度實現扣非后歸母凈利潤5.98億元,同比增長24.96%。從絕對值上看,同樣差距不大。并且,折算到單票而言,韻達、申通三季度的單票毛利是呈下降趨勢的,僅圓通保持了比較穩健的發展趨勢。
在業務量及其增速和業績方面都相差無幾的情況下,市場給韻達的估值居然比圓通將近高了一倍,孰高孰低?市場難道已經失去最基本的判斷?其實隨著快遞業的繼續飛速發展和圓通戰略布局的逐步實施,圓通的估值回歸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投資一是投基礎,二是投預期,也就是想象空間。順豐已過巔峰增長期,目前圓通、韻達和中通最具有未來快遞冠軍相。市場已給與韻達和中通合理的估值,分別是27.57和27.75,作為曾經的快遞也老大和大概率即將歸來的王者,圓通值得關注。
2000年代看魄力和眼光,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
2010年代看資金和平臺,水大魚大,兩個小馬哥最大。
2020年代看科技和服務,不求最大,只求最優。
從今年資本市場的兩個明星公司華為和海底撈來看,野蠻生長消亡,商業環境大變,得消費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