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業內人士開始展望2020年,其中有專家還發出了這樣的疑問,“老舊酒店靠貼牌脫胎換骨?”
而這位專家口中的“貼牌”指的是近一年來在行業內火熱的“輕加盟”模式。這個疑問其實是切中了這個行業要害的,能脫胎換骨嗎?“輕加盟”模式還需要觀察。但是沒有這個模式呢?老舊酒店可能面臨的是被時代淘汰。
酒店業的投資規律沒變
在一次演講中,一位業內專家認為,最近5年的變化,行業的范疇發生了變化,從酒店業(飯店業)擴展到了住宿業,類別、檔次、細分逐漸健全。她表示,生態環境再變,行業的黃金投資定律不會變:1、城市、地段和品牌、檔次的匹配度,2、資金結構與投資成本的平衡度,3、目標客戶與產品設計的關聯度,4、營銷平臺與目標客戶的粘合度,5、開發速度與營運力量的配速度,6、管理團隊與品牌檔次的吻合度。
這個總結確實是精確的歸納出了酒店投資的鐵律,她對于行業未來的期許是:住宿業是一個需要精心營運長期持有的行業,住宿業不是一個被當工具短期買賣的行業,要打造一個優質的住宿業,必須尊重專業,行業協會的積極引導、投資方、營運方、品牌方、加盟方的共同努力是方向。
這位專家對2020年行業的生態環境進行展望時,提出了三大疑問:靠和OYO爭獲店數量?老舊酒店靠貼牌脫胎換骨?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靠機器人(14.31 +2.21%,診股)替代?對于這三大疑問,其實是可以從不同角度探討的。
首先酒店行業的投資規律并沒有變,依然是要從專業的角度進行評估,但是需要分清的是存量還是增量,如果是增量市場從這個角度來評估是有非常大的參考依據。
但存量市場則大不相同了,而存量市場下的單體酒店則更是“千奇百怪”了,地段不好檔次不高的酒店就該關門嗎?其實大部分的單體酒店并沒有這么專業的酒店投資知識,他們做酒店也不完全是為了“投資”,而是謀生。
酒店行業走向存量整合
前段時間,有媒體報道7天酒店迎來了大規模關店潮,據上海錦江國際酒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錦江酒店(28.49 -0.77%,診股))發布的三季報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7天系列酒店總數為2229家,較去年減少97家,另據2018年財報顯示,2018年7天系列酒店為2326家,較2017年減少142家。不到兩年的時間內,7天系列酒店共關閉239家門店。
不止7天,華住和首旅如家旗下的經濟品牌也陸續開啟了關店的步伐。一方面是整個酒店行業進入了存量市場,連鎖品牌也未能幸免,同時為了提升利潤率,傳統連鎖酒店品牌紛紛押注中高端酒店。而占整體行業80%份額的單體酒店卻依然在掙扎中前行。
在此背景下,對不少酒店來說,在寒冬中“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你這家店符不符合投資規律。老酒店靠貼牌確實無法脫胎換骨,要脫胎換骨必須鳳凰涅槃推到重來,按照酒店投資的標準實施,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當然捷徑是加盟成熟的連鎖品牌,但沒有幾百萬誰讓你加盟。
針對存量下的單體酒店,OYO以輕加盟的模式跑出了一條賽道的原因是切中了單體酒店的痛點,OYO模式是在做改良和提升,正是對那些不符合酒店投資規律的酒店進行專業化提升,逐漸向正規化轉變。
“讓原本住不起如家、七天的客人,也有能力去消費入門級的現代商業住宿,從而擴大了整個旅游住宿業的市場基礎。這哪里是消費降級,明明確確的升級啊!”對于OYO酒店給中國酒旅市場帶來的改變,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如是說。
隨著大眾旅游時代到來,人們出行住宿需求的多元化,酒店住宿行業也未必只有一成不變的一個價值標準,你看,民宿不是也在冉冉升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