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豐臺區市場監管局、豐臺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公告,新發地市場從業人員及環境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新發地市場董事長張玉璽接受新京報采訪表示,相關部門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新冠病毒。
武漢新冠肺炎爆發地是華南海鮮市場,北京此次本土疫情爆發地也為海鮮市場。

北京新增本土病例 海鮮市場為何成為新冠疫情爆發地?
“現有研究來看,華南海鮮市場并不能確定為新冠源頭,在華南海鮮市場之前,也有一些病例,只是華南海鮮市場一下子集中發病病例較多。北京這次新增本土病例有相似的地方。”華科同濟醫院感染科一名不愿具名的醫生分析,海鮮市場的潮濕環境利于病毒存活,加上海鮮大都要求低溫儲存,低溫也適于新冠病毒的生存,使得海鮮市場環境內病毒存活時間比其他地方時間長,傳染人的幾率也更大。
“此外,市場內人員聚集、人多且雜,基數大,所以感染人群可能較多。”該醫生認為,而海鮮市場人員比常人接觸生鮮的概率大,如果生鮮上有新冠病毒,被傳染的可能性也比普通人更大。
據國家衛健委疫情通報,6月12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1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5例,本土病例6例,均在北京,這6例北京新增患者是否與該市場有關還要等官方進一步通報。
“有報道稱,三文魚案板上發現新冠病毒,反向推理傳播鏈,進口三文魚可能攜帶新冠病毒。”該醫生分析,不能排除是三文魚攜帶著新冠病毒跨境來到中國,病毒又接觸了海鮮市場工作人員,找到了人體宿主,又導致人與人的進一步傳播。現有物流高速便捷,進口海鮮從海外到國內,為了保證新鮮,運輸時間有的在一天之內。

3月9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免疫與呼吸系統疾病中心、普林斯頓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國際頂尖科研機構的聯合團隊在Medrxiv發表預印文章,專門研究了新冠病毒在氣溶膠及材料表面的生存能力。實驗結果顯示,在正常的空氣濕度及溫度條件下,新冠病毒至少能在銅表面存活4個小時,在紙板上存活24小時,在聚丙烯塑料和不銹鋼表面的存活時間更長,達到72小時。而在濕度更高的氣溶膠的環境中,新冠病毒同樣能夠存活3個小時以上。
不過,該醫生認為,新冠病毒這種新的病毒傳播途徑、存活時間等情況都目前還沒有定論,還需要等進一步的科學研究,也不能因噎廢食不吃海鮮、肉制品,或者關閉所有無關海鮮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