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電子客票將在全國普速鐵路推廣實施,覆蓋1300多個普速鐵路車站。屆時,更多旅客群眾將享受電子客票“一證通行”帶來的便利,出行體驗進一步提升。
隨著5G時代的來臨,智慧出行已經成為一種出行“標配”。鐵路電子客票將在全國普速鐵路推廣實施,既優化進站程序又縮短候車時間,隨之簡化的人工檢票環節將釋放更多勞力資源,為鐵路部門提供高質量服務,讓“智慧化”出行更便捷。
從2018年在海南環島高鐵試點,到2019年擴大至高鐵,再到今年6月20日電子客票將在全國普速鐵路推廣實施,覆蓋1300多個普速鐵路車站。鐵路不斷在做好軟硬件的升級改造,在信息化、智能化方面補普鐵之短板,將占據全國鐵路旅客發送總量三分之一的普鐵推入電子客票時代,凸顯了人民鐵路為人民的擔當。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鐵路部門順應時代潮流,不遺余力跟進電子客票,隨著此次“一證通行”的實施,檢票平均速度由3.8秒/人縮短至1.3秒/人,化繁為簡,檢票、進站速度越來越快,節約了旅客出行的時間成本的同時還能夠有效防范丟失車票、購買假票等風險,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優勢得到了充分體現。
科技改變生活,科技服務生活。網絡購票、高鐵wifi、網上訂餐等無一不使旅客智能出行更加安全便捷。電子客票高鐵、普鐵的普及無疑是智能出行當之無愧的“主角”。電子客票系統是以身份證和面容識別為載體,安全系數更高,打通了個人行程信息保護的“最后一公里”。鐵路緊跟信息科技的步伐,提升服務質量,給旅客帶來更便捷、更溫馨、更舒適的智慧出行體驗。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無紙化”車票的全覆蓋,大大減少了紙張的消耗,開啟了人們“綠色、低碳、環保”出行新體驗。2020年是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面對疫情對社會帶來的經濟沖擊,鐵路持續抓好節支降耗和經營成本控制。可以說,電子客票的實施,不僅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做貢獻,還切實增強鐵路服務質量,讓出行更加綠色環保。
表面看,電子客票僅僅是鐵路部門服務旅客的一項全新舉措,而其背后卻蘊藏著我國鐵路科技越來越充滿“智慧范兒”。電子客票全國普速鐵路推廣實施不僅體現出鐵路部門順應時代潮流讓“智慧化”出行更便捷,更體現出鐵路全心全意服務旅客的責任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