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年,游戲領域頭部UP主敖廠長就從西瓜視頻重回到B站懷抱,并與B站達成了全面獨家合作。
一般而言,絕大多數UP主傾向選擇全平臺覆蓋以收獲更多的觀眾。作為國內最早一批的跨平臺內容作者,敖廠長在很長時間以來都會在不同的平臺發布其視頻內容。

此次,敖廠長回歸B站并且簽署獨家合作,或許凸顯出這樣一些信息。即在敖廠長眼中,今后依靠B站一個平臺就能獲得比之前跨平臺時期更好的回報;就游戲向的內容而言,B站的用戶群體基本上相當于此前跨平臺的規模。
從數據看,較之708萬的B站粉絲數,敖廠長在西瓜視頻上收獲粉絲數為205萬;在西瓜視頻幾乎達到日更的高強度更新,并沒有帶來高播放量且參差不齊,通常是在幾萬到幾十萬之間,突破百萬次的不多,而評論基本在三五百條。相較之下,其在B站每一個視頻的播放量約為300萬、評論在3000~7000條之間。
其實,類似的尷尬情況不僅只出現在敖廠長身上,包括老E、吃素的獅子、張大仙、TESTV等橫跨多個平臺的內容創作者都有類似情況。從內容向來分析,他們的作品包含了動漫、游戲、科技等多個領域,但整體來看在B站的播放量始終是全平臺最高的。
如今,經過UGC平臺的一波一波角逐,有影響力、有市場駕馭能力的UP主也開始思考平臺與自己的“匹配度”。畢竟,除了更多的播放量,更好的互動(包括優質評論以及彈幕),更積極的社區氛圍也是廣告主在意的維度,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到自己接廣告的價格高低,UP主自然愿意選擇內容反響更好的平臺。

曾經有無數主播因為禁不住其他平臺開出的高薪誘惑,不惜在合同期內違規跳槽的案例。但分析那些從頭部平臺跳槽到新平臺的主播,最終結果似乎都不太理想。
對于優質的內容創作者而言,最終吸引創作者的依然是平臺本身賦予其長久的價值和意義。與愛優騰、西瓜視頻以及快手、抖音相比,如今的B站卻很難被簡單定義。目前B站內容的跨度相比以前更為寬泛,從小眾到大眾,從UGC到專業的版權內容都有涉足。但是這種寬泛中始終有一根主線,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和語言去看待世界,始終撓著用戶群體心中的癢處。
就像敖廠長在回歸B站的視頻里說的,“對于視頻創作者而言,真正能夠讓自己內容擁有長期生命力的除了創作者本人的堅持和探索之外,平臺方面能夠給與的支持不僅僅是錢,而是基于共同價值觀的良好氛圍和反饋,共同成長共同探索未來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