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如何影響實體商業空間?日前,2023第五屆“‘大數據與營商環境’高層研討會” 暨Timer城市活化研究院“城市活化觀察”系列沙龍在上海社科院舉辦。本次研討會以“數字消費時代的商業空間更新”為題,聚焦城市商業空間更新、數字消費、數智時代的消費場景等主題。
“‘大數據與營商環境’高層研討會” 暨Timer城市活化研究院“城市活化觀察”系列沙龍現場
上海市經信委信息化推進處副處長山棟明在致辭中指出,大模型賦能的時代已經呈現在我們面前,大模型的出現使得未來越來越多的邊際成本轉變為固定成本,邊際成本趨向于0意味著全新的創新創業機會,數據創造數據、知識創造知識、AI創造AI的時代也會隨之到來。接下來,我們的商業、消費、零售要學會去加快擁抱Web3.0,其核心問題無外乎三個:一是身份問題;二是新連接問題;三是價值閉環的邏輯在哪兒的問題。消費主體的變化導致消費的邏輯已經不同以往,Z時代消費者登上歷史舞臺,他們會為顏值買單、為注意力買單,同時也開始開放式擁抱數字資產。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沈開艷指出,數字時代背景下,商業空間如何更新以適應新的消費模式、消費業態、消費理念,值得各方深入思考。消費生態鏈的打造主要在于消費環境的優化,而營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環境方面上海還有一些短板。其中一個是用數字化手段幫助商戶改善經營狀況等方面探索不夠,核心商圈更新改造中,資金捉襟見肘,街道、地塊、區、市及各部門協同性不夠。解決這個問題需要規劃先行,多部門協同建設世界級標志性商圈,相關部門可以制定世界級商圈規劃指引,對于核心商圈的功能定位做統籌考慮。數字消費時代的商業空間更新需要承襲數字化理念,需要營造良好的商業環境。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創新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詹宇波在題為《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文旅文創融合與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發言中提到,當前各大城市都在探索符合自己的城市發展道路,無論是淄博燒烤,還是洛陽、西安的漢服文化,其本質都是努力結合自身文化傳統凸顯城市獨有特色,并將其與文旅、創意產業相結合,以此來帶動消費和發展城市經濟。英國著名旅游城市利物浦,就是在2008年被評為“歐洲文化之都”之后,獲得了很多的關注,吸引了眾多游客資源前來旅游觀光。展望未來,各個城市要更加注重內容挖掘,同時要注重數字賦能和政策支撐。
圓桌討論環節
在本次會議的第二板塊環節,城市活化研究院首席數據官陳雁冰在題為《【數讀城事】數智時代的場景、觸點與消費欲》中運用調查問卷的數據結果,定量揭示數字化消費背后的機會密碼。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同一個消費者會在線上和線下體現不同的“社牛”與“社恐”屬性,對數字消費的下單沖動,男性比女性更為謹慎。種草消費之后,女性消費者更愿意將其與朋友分享推薦,年輕消費者們則更愿意將其公布至社交平臺并希望得到更多反饋。數字技術具有兩面性,其可以提高商業與消費效率,會影響隱私安全,這里面的邊界與控制,需要新的思考。
崇邦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高級總監崔怡怡在題為《海派今潮,“弄潮兒”如何驅動商業活力》的演講中,以“今潮8弄”為案例,向大家介紹了如何運用海派文化和國潮機遇開辟全新商業場景,通過文化藝術裝點歷史建筑的方式,同步帶動人文體驗、戲劇演出、先鋒服飾、人氣餐飲、夜場娛樂。
有吉互動科技創始人梁寧寧在題為《商業空間的數字內容消費探索》的演講中通過分享解析豫園的巧克力博物館案例,深入探討了什么樣的空間身份才能夠吸引和激發消費需求,巧克力博物館通過空間內容與功能的科學設計,利用內容展廳、巧克力藝術作品展廳與周邊產品銷售空間,實現了對消費的三次收割。
在主題為“消費邏輯悄然改變,商業空間轉向何處?”的圓桌討論中,發言嘉賓們共同探討數字消費時代如何構建消費吸引力市場、商業綜合體求變之道以及現象級“網紅商場”的盈利問題等。城市活化研究院創始人、上海大數據聯盟副理事長徐景泉認為,在商業空間更新迭代和形成價值閉環的過程中,線上消費不能完全替代線下消費,線下消費的體驗感價值無法被完全取代,但是過去傳統的線下消費模式已經亟需更新換代。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伯超就網紅店的盈利問題從理論層面做出解讀,認為網紅店應當正向外生沖擊消弭,有效需求回歸全新均衡狀態的過程中努力提供足夠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才能夠實現可持續盈利。崔怡怡認為,探索保持可持續盈利和持續消費客流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試錯和不斷體驗的過程。有吉互動科技創始人梁寧寧認為,做好內容挖掘和數字賦能,才能夠有效降低投入產出比,進而實現現象級網紅店的可持續盈利。
第三板塊的主題為“虛實結合:數字消費內容與空間更新”。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與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雙聘教授范文兵在題為《打卡時代,如何利用空間留住人?》的演講中認為,商業實體建筑空間在消費者消費過程中是一個中介,隨著數字化轉型的到來,實體空間需要和虛擬空間進行激烈競爭,通過空間轉型升級提升消費者在線下實體空間的在場率。城市活化研究院創始人、上海大數據聯盟副理事長徐景泉在題為《“混合空間”:重塑商業邏輯》的演講中指出,混合空間具有三大特征:一是雙向融合;二是空間無邊界;三是媒體建構。所有的功能消費在線下數量越來越少,屬于體驗性的情感消費價值越來越高,傳統實體購物本身要讓利給情感。契勝科技智能互動事業部及戰略渠道負責人郝淼在題為《數字化商業空間體驗與AI智能新邊界》的演講中通過一系列案例講解了如何通過IP打造、場景升級和運營賦能來推動AI技術與數字空間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