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居財經 曾樹佳 發自廣州
眼下,全球經濟放緩,國內的房地產市場也逐漸進入了“沉淀”調整期:“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調控基調依舊持續,“因城施策”成果初現,部分城市仍在對“限購、限貸、限售、限價”政策,進行不同程度的邊際調整。
“穩”字當頭,政府多次強調,房地產不被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過去享受改革開放40年紅利的地產行業,已結束了粗放的蒙眼狂奔階段,此刻正站在了轉型的十字路口。在此背景下,依靠自身運營效率提高產業附加值,逐漸成為行業的共識。
過去幾十年,在城市中,幢幢拔起的萬丈高樓,組成了一片鋼筋水泥的森林。時至今日,不少開發商仍習慣簡單地重復著“買地-建樓-賣樓-囤地”的過程,但對于房子“軀殼”里面的探究,或許還不夠充分。
這并不是說,傳統的周轉模式就不值一提,在樓市調控的大基調下,它依然是一種重要的生存方式。但正如詩人泰戈爾說的那樣:“云間的彩虹固然絢爛,林中的蝴蝶亦為不凡。”實地專注“智慧人居”的舉動,實是目前時代環境下,另一種特別的進階之路。
此前,實地對外展示智慧人居的基因理念,曾引發自媒體的感慨:這種將黑科技與房地產結合起來的創見與展望,像極了汽車行業專注于技術創新的特斯拉。
外界的肯定,來源于實地多年的積淀。從2017年開始,實地的“智慧人居”就已經開始落地,應用于全國的所有項目。近年來,實地沿著這條基因主線,在拿地、銷售、資金運轉中逐漸找到平衡,在地產行業中不斷充實著自己。
“重項目”突圍
搭建新班底,是實地“煥新”邁出的重要一步。劉森峰的加盟,縱覽全局;而融資、技術、營銷等層面高管人員的無縫接入,也為實地在新一輪的發展中,于原有的基礎上注入更多的“源頭活水”。
面對市場周期,房企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組織架構調整潮,這檢閱的是開發商在競爭叢林中的應變能力。實地在優化人員配置的同時,也迅速開展了體系的變革。
圍繞“精總部、強區域、重項目”,實地集團目前正逐步推進相關舉措落地,將總部相似的職能進行合并和延展,升級為管理中心。
同時,基于標準化與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梳理業務事項,根據區域公司成熟度,進行差異化授權。將工程、成本、設計、營銷等生產條線權限合理下放至區域平臺,促進區域項目運作效率和效能的持續提升,讓區域做實做強。
在此基礎上,實地還啟動了營銷管理變革,設置“戰區制”管理架構,推行“賽馬機制”,促進區域良性競爭,激發團隊活力。這為集團的銷售業績打開了局面。
年初的疫情,讓行業出現了普遍低迷的行情。2月份,實地洞察市場行情,將所有房源置入“貝殼樹”線上營銷平臺,又結合互聯網思維,推出了一整套“創新營銷組合拳”,獲得了市場關注。
一系列的適時而變,促使實地在銷售業績上,取得了逆勢的突破。據《克而瑞2020年1-2月操盤榜top100》顯示,實地集團以超過33億元的銷售額位居55位,業績排名比首月提升了24位。
在一線城市廣州,實地·廣州常春藤、實地·廣州薔薇花園均占到區域市場45%以上的份額;而在準一線城市天津,實地·天津薔薇國際2月成交占到區域76%成交比。
在大灣區,實地·惠州常春藤、實地·惠州木槿雅著超過70%的市場占有率;在三亞,實地海棠華著,自2月以來占據當地市場80%份額;即使在湖北黃岡市,實地·黃岡薔薇國際以76%的市場占有率獨占鰲頭,位居市場占有率首位。
項目獲得一定的成績,并非偶然,而是實地努力的結果。這家南派房企,一直都很注重對項目運作的把控。項目集群,承擔一線最基本的經營單元的角色;一切以項目為中心,實行項目總負責制,項目總經理負責項目的運營、工程、成本、營銷等。
細節決定成敗。實地將公司的運轉,落到項目的細微之處,必然也得到最實質性的回報。
投資的標尺
在瞬息萬變的房地產市場,開發商如果任意地伸展投資觸角,四處奔忙,那對于企業的發展想必是沒有好處的。實地深諳此理,在對外投資中,它早就有了一套明確的打法。
實地緊緊圍繞銷售、投資、融資,抓住窗口期,緊貼政策;挑選地級市前30%、縣級市前10%的城市進入;緊盯人口凈流入高、人口基數大的城市,避免城市陷阱;深耕長三角、大灣區、環京地區,抓住招拍掛市場。
在擴儲實戰中,實地也確實遵循著這個投資標準。
今年以來,實地曾經過1.5個小時的競拍,以4.83億總價,將佛山順德容桂地塊收入囊中,首次挺進佛山。此外,它繼落子惠州常春藤、惠州木槿雅著之后,又將新子落于惠州仲愷惠環板塊。
3月6日,實地以總成交價2.8億元、樓面價3376元/平方米,拿下了天津薊州新城地塊,項目土地面積5.18萬平方米,規劃建筑面積8.29萬平方米。據此,其天津區域的項目已增加到了4個。
除此之外,實地還會根據既不激進、又不保守的原則,繼續布局南京、長沙、鄭州、南昌、成都等重要城市,資金量太大的土地盡量不拿,注重自有資金峰值與貨值的比例適中。在對外拓展中,它還將發動資源尋找合作項目。
在融資渠道收窄的背景下,資金的回籠顯得尤為重要。實地也強調財務的重要性。眼下,它利用營銷政策促進銷售和回款,下一步將積極推貨,加速資金回流,保持充裕的運作空間。
2006年從廣州出發,實地始于地產而不止于地產,目前已布局全國28城。背負著“智慧人居”的使命,它在不緊不慢中,走出了適合自己穩健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