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園園火了,速度之快連她自己都沒料到。
4月22日,在西安大唐不夜城,她有幸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托。隨之而來的是多家媒體的采訪,她的名字不斷出現在網絡、電視和報紙上。周圍人都說她徹底火了。
尤園園在西安大唐不夜城開了一家名為“有何名唐”的唐文化體驗館,主營盛唐服飾、飾品等,設計元素來源于唐代的史料、壁畫、繪畫作品等。這是她開辦的第二家原創服飾店。

一個“80后”海歸,為何如此鐘情傳統服飾?
“我覺得這是從小扎根在心里的。小時候我就喜歡電視劇《紅樓夢》里的人物造型,長大后特別癡迷歷史類書籍。留學期間,學校有什么重大場合,我一定會穿旗袍參加。”尤園園說,“身邊很多外國同學也非常喜歡中國傳統服飾。”
留學9年,雖然身在異鄉,但尤園園對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傳統服飾愈加著迷。
2008年,尤園園回國在北京一家知名咨詢公司工作。機緣巧合,兩年后她被派回西安從事文化類咨詢項目工作,有機會深入接觸到了更多傳統文化。
開辦新中式定制服飾店的念頭在她心中萌發。
“當時在咨詢公司的上升空間其實很大,家里人對我執意自主創業不支持。”尤園園說,“但我天生有股子倔勁,一旦認準了就會付諸行動。”
其實,尤園園心目中的新中式服飾不是簡單傳統元素的堆砌,而是要給盤扣、立領、馬褂等這些中式元素賦予新的生命。為此,她翻史料、找專業人士指點、去外地考察,做了近一年的精心籌備。
2011年,尤園園的“無為”新中式服裝定制工作室開業了。
“做傳統服飾有三大難關要克服——設計、面料和制作關。”尤園園說。本地沒有完全符合要求的設計師,她就帶著設計師泡圖書館、看展覽、外出學習,打造了一套自己的設計理念和制作體系;本地沒有合適的面料,她就去廣東、跑浙江,硬是“踩”出了合適的供應商。
新中式服裝大多需要純手工縫制。客人定制的旗袍上要繡個紋樣,因為精益求精,她都要寄到蘇州找熟練的繡娘來做,所以一件衣服的成本很高,利潤卻很低。公司連續虧損,一度連運轉都成了問題。

當周圍的人都勸她別再“折騰”時,尤園園卻拓展了新的領域。
2014年,尤園園推出了新中式家裝飾品系列,同時承接一些手工制作、茶藝文化體驗等活動。“當時這么做只是想趕緊補上公司的虧空,沒想到讓更多人接觸并喜歡上了我們的產品,公司情況逐漸好轉。”
近幾年,隨著傳統文化漸受青睞,喜愛傳統服飾的人越來越多,尤園園的生意也越來越好,從最初4個人的工作室發展到40余人的公司,有幾百名固定會員。2019年,她還開辟了古裝攝影、活動策劃、文創產品設計與開發等領域,而這一切都圍繞傳統文化展開。
“現在喜歡傳統服飾的人越來越年輕化,我的會員不乏‘90后’。接下來,我會繼續豐富產品品類,拓展更多領域,在弘揚傳統文化這條路上堅定地走下去。”尤園園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