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延全球的疫情危機給服裝行業造成很大打擊,設計師品牌的生產、供應鏈、發布新系列、銷售等各個環節被全方位影響,當奢侈品巨頭和大型時尚零售商都稍顯力不從心時,給服裝設計行業唱衰的聲音就開始不絕于耳。
其實大可不必擔心服裝設計行業的沒落,在數字化的加持下的今天,時尚行業已經充滿了可能性和靈活性。在這種艱難的時候,想要“破局”,改變和創意就是解藥。

這次危機倒逼設計師品牌探索線下店的線上策略,加緊對線上市場的投入。互聯網短視頻媒體抖音以及種草社交媒體小紅書此類互聯網產品的出現,給服裝行業的銷售增加了新的出口和活力。
而且服裝兼具的創意與功能的特殊屬性,能在危機之中展現韌性,成為振奮人心的作品,服裝從跨界到無界,時尚永不停歇,未來也將越戰越勇。
作家是用文字表現世界,畫家是用色彩描繪世界,而服裝設計是包羅萬象的,服裝就像一張白紙,你可以把現代藝術中抽象、夸張、變形等藝術表現形式,溶于服裝設計中,可以把世界文化的精華,濃縮在設計作品中,由儀式感建構的時裝,才體現價值、打動人心,優秀的服裝設計就是藝術品,甚至珍藏品,優秀的服裝設計師是就是藝術家。
衣食住行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任何服裝的發展都不開設計。從前衣服是為了御寒遮體,當獨立且張揚的90后、00后為代表的新中產正成為時代的消費主力,人們對服裝的追求已不限于它的功能性,而是寄希望于它能展現出自己的身姿,表現自己的個性,甚至傳遞一種思想。
年輕人更懂年輕人,但年輕設計師品牌是現在時尚行業相對薄弱的環節,世界尤其是中國服裝行業急需一批有創造有想法的年輕力量。
在現在鋼筋混凝土和電子信息充斥的世界,在這個偏見和歧視依然存在的世界,有太多的想法可以在服裝上表達,隨著穿著場景的增加,有太多的設計空間可以去探索。

目前,我國服裝發展行業仍處于起步階段,和歐美國家相比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還沒有一個像香奈兒、或者山本耀司等有國際影響力的設計師。中國的服裝業這幾年正經歷著由簡單的加工仿制向開發創新的巨大轉變,中國從服裝大國到服裝強國需要太多優秀設計師的加持。
當今人們的購物觀已不再是“縫縫補補又三年”,而是“去年的衣服配不上今年的我”,普遍對“撞衫”的排斥也讓原創設計越來越有生命力,另外現如今個性化定制已經成為服裝行業的價值增長點,私人定制、彰顯個性的產品會更受歡迎。
因此市場對擁有獨特設計理念,深諳市場,能夠進行原創設計的服裝設計師的求賢若渴,所以高素質全能型的優秀設計師前景不可估量。

學習服裝設計后,無論是走光芒四射的服裝設計路線(設計師、制版師等),還是成為引領潮流的媒體先驅(時尚編輯、博主等),或者加入相關衍生產業(時尚買手、時尚博主、造型師等)都是相當不錯的選擇,移動互聯時代,消費者與品牌、商品、體驗、意見領袖、社群之間的距離正無限縮短,其實“出圈”甚至一夜爆紅可能也沒那么難。
往優秀的道路決不止高考一條,與其在學校混混沌沌的混日子,與其咸魚一樣重復著無趣的一天又一天,倒不如在人生精力最旺盛,學習能力最強的時間,學一項技能,追逐自己的理想,做對的事比做對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