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產品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廢棄的產品往哪兒放成為了難題。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處置,進入再利用渠道的一部分得不到合理利用。在這樣的背景下,業內人士建議,建立集中處理中心,設置獎懲政策,完善管理體系,加速構建廢棄電子產品再利用網絡。
縱觀業界主流觀點,大多數專家都表示,要清晰地認識到目前我國電子廢棄物再利用再利用產業鏈的脫軌環節,正視問題的癥結所在。電子垃圾收集渠道仍需拓寬,轉運機制要更加高效,處置方式進一步提升再利用率,而每一個環節的管理都是對制度和標準的考驗。
當然,我國在電子廢棄物處理問題上也并非完全沒有進展。禁止洋垃圾入境,聯合開展電子廢物再生利用行業清理整頓,借鑒世界通用的“延伸生產者責任制度”,一項項措施都旨在引導電子廢棄物最終流向,強化監督和問責。另外,提高社會意識,鼓勵全民參與也是宣傳和教育的初衷。
總的來說,電子垃圾再利用和再利用已經在向好的方向邁進。隨著頂層設計查缺補漏的收尾,再利用體系的不斷完善,公民意識的提高以及選擇的增多,電子廢棄物被丟棄或者“睡大覺”的現象將越來越少。而那些流入市場的廢棄電子產品,也會越來越多地得到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