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料選擇
不同的面料價差比較大,有人會講,都是聚酯纖維,能有多大差別?這話聽起來就跟說,同樣是骨頭上面長著肉,人和豬有什么差別一樣。有很多高檔面料,里面可能有特殊材料,比如貴重金屬絲織成,所以三四十萬一件西服很正常。
一般正規大品牌的服裝,這里的品牌指負責任的品牌才為大,都會對面料做檢測,按照國家幾十項標準來,達標才能用,而很多標準我們普通人用肉眼用自己的感覺,是體驗不出來的,就以為沒有價值。
二、做工粗細
服裝不是什么高科技,誰都能做,但是好壞高低就在細節上。比如跑線是否均勻,是否筆直沒彎曲,在收線時是不是有疙瘩、是拷邊還是包邊等細節問題,甚至縫紉線都有專門進口的,這些細節問題處理好了,一件衣服看起來就板正很多,穿起來感覺更舒服。
有人會講,這些都很簡單嘛,本來就應該這樣的。那你可以體驗一下,把水杯遞到嘴邊會不會很容易,而如果讓你把水杯移動一毫米呢?細節標準要求不同,價格差異就不同。
三、品牌價值
除了物理成本的差異以外,品牌價值也會令衣服價差很大,這就是品牌溢價。
品牌溢價有意義嗎?當然有,某個品牌持續性的質量很好,那自己在購買時,就會放心大膽地去買了,你看為啥很多品牌喜歡把很大的LOGO印在衣服上,這是品牌給你做的心理按摩,讓你感覺自己比別人高一級,比穿沒品牌的人更有面子,這就是品牌溢價存在的意義。
總體來說,適應自己需求的,就是最好的。
普通人沒必要追求太嚴苛的細節,能達到中檔左右就挺好的了,自己要很有錢了,那就隨你個人喜好追求了,想咋整咋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