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我國的服裝品牌,相信大家印象里都有那么幾家耳熟能詳的,其中一句經典廣告語“男人的衣柜”可以說是火遍了大街小巷,喊出這句廣告語的服裝品牌海瀾之家,在當年可以說是我國男裝的第一品牌,無論是質量還是款式都受到了很多男性消費者的喜愛。
然而,就是這樣一家大型服裝品牌,由于近年來同行的不斷增多,加上實體店鋪被電商擠壓空間,海瀾之家可以說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沖擊。要知道在服裝業,特別還是實體店鋪的大型服裝品牌中,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轉型方向而破產、退出市場的現象并不罕見,海瀾之家能挺過這一關嗎?
據了解,另一家大型服裝品牌美特斯邦威正是因為沒有成功轉型,導致線下囤積了大量的衣物賣不出手,最后無奈宣布破產。同樣在女性服裝品牌方面,例如拉夏貝爾這樣的大型女裝品牌,也是因為這一問題而損失慘重。
雖說海瀾之家受到很多消費者的喜愛,其擴張速度對比我國其他品牌來說相當迅速,目前已經有5000多家實體門店。但擴張速度太快同樣會出現問題,海瀾之家線下門店中已經囤積了價值80多億元的服裝賣不出去,并且其還有超過160億的外債沒有還清。
由于今年情況非常特殊,海瀾之家的業績下滑看似情有可原,其實早在2年前的時候,海瀾之家就已經出現了類似的問題,當時它們囤積的庫存和欠的外債就已經不是一筆小數目。這一切都要從海瀾之家的創始人周建平說起。
周建平的學歷并不高,但是在賺錢方面確實一把好手。中專畢業以后的周建平決定回老家開照相館,正是這門技術讓他賺到了近30萬元的啟動資金,開始了創業的生活。要知道在幾十年前有30萬元,可以算得上有錢了。
當時他的家人并不鼓勵他創業,覺得拿著這筆收入踏踏實實過日子多好。但是周建平并沒有聽家人的勸阻,決定把錢投入到自己開的紡織廠中。不得不說周建平的眼光非常獨到,就在幾年以后,百姓們逐漸對穿著有了要求,迎來了一波“西裝熱”浪潮。
于是周建平開始對自己廠房的技術進行升級改造,全面達到做西裝的生產要求。到了1994年,周建平的服裝廠已經年收入過億元,他乘勝追擊成立了三毛集團,隨著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好,最后一年就賺了足足十億元。
這也給周建平創辦海瀾之家打下基礎,日本考察回來以后,周建平決定創辦一個屬于自己的服裝品牌,命名為海瀾之家。結合了國外的先進營銷方式,再加上周建平對服裝行業的成熟經驗,海瀾之家很快就被百姓們接受并喜愛。
到了2014年的時候,周建平決定上市海瀾之家,一下子市值就漲到了800多億元,也是當時市值最多的服裝企業。周建平自己也因此成為了江蘇省的首富,身價達到了269億元。可以說這個時候,海瀾之家是我國第一的服裝品牌。
但是問題出就出在發展的太快,短短4年時間,海瀾之家的門面已經有將近5800家,遍布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之中。高效快速生產的服裝越囤越多,衣服塞滿了倉庫賣不出去,成為海瀾之家營銷中最大的敗筆。還有不少網友開玩笑說,海瀾之家已經快從服裝店變成了倉庫。
不過海瀾之家也在積極地做出變化和應對,電商平臺興起的今天,周建平也開始向著線上銷售的方向發展,曾經的第一服裝品牌在市場上摔了跟頭,但也沒有就此放棄,重新堅持爬起來繼續發展。或許注重營銷方式而避免迅速擴張,是海瀾之家要解決的首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