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軸承使用油氣潤滑系統時,潤滑油可以按需分配,油氣分配均勻并可實現按比例分配。在此情況下,潤滑油基本實現零排放,利用率在99%以上,與傳統的潤滑方式相比,大大減少了潤滑劑的消耗量,大幅度節省了開支。但是,油氣潤滑一旦出現故障,判斷故障及其困難。
高速軸承油氣潤滑現在應用較為廣泛,但是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故障。曾有在一開始調試試車時,主軸以工作速度轉起來時,軸承溫度迅速升高,工作半小時后,軸承溫度達到80℃以上,只能停機降溫。且軸承漏油嚴重,這樣大大降低了設備開動率。
通過對該油氣潤滑系統仔細研究發現,一條單獨的氣路沒有和油混合,直接通入到軸承處,從油氣分配器出來的油氣有一路也通向軸承處,可想而知,該油氣是直接對主軸軸承進行潤滑的。單獨的氣路的作用有:為阻止軸承潤滑油的外泄;對軸承進行冷卻。因為設備功能需求,軸承處承載力較大,容易發熱。
該故障為軸承溫升快而且有嚴重漏油現象。初步判斷漏油是由于單獨氣路的氣體流量不足。而壓縮空氣主管路的壓力為6.7bar,因此單獨的氣路是靠節流閥來調節供氣流量的,將節流閥的流量調大,發現氣路的另一個支路的減壓閥處的壓力在變小。從設計角度上講,如果油氣中的壓力不足,會直接影響軸承潤滑效果。然而要阻止漏油現象,必須將單獨的氣路的流量調大。在當前的系統中,無法實現。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嘗試安裝了一臺能力較大的氣動泵直接為油氣潤滑提供氣源,壓力是提高了,可是氣動泵打出來的壓縮空氣含水量較大,無法滿足油氣潤滑系統的要求,此法也行不通。最終,我們對油氣潤滑的氣路進行改造。將兩個支路分開,分別單獨從主壓縮空氣的管道上接入,并將管路加粗,原來內徑為φ6的不銹鋼管更換為φ10的。
改造完畢后,按照我們預定的參數進行調節,發現兩條氣路的流量都得到了提升。開始進行試車,先是空載試車,將主軸轉速逐漸升高,軸承的溫度從30℃升高到55℃后不再升高。在空載試車結束后很快進入到正常的工作狀態,軸承溫度始終保持在55℃左右。并且漏油現象也得到了解決。

高速軸承油氣潤滑現在應用較為廣泛,但是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故障。曾有在一開始調試試車時,主軸以工作速度轉起來時,軸承溫度迅速升高,工作半小時后,軸承溫度達到80℃以上,只能停機降溫。且軸承漏油嚴重,這樣大大降低了設備開動率。
通過對該油氣潤滑系統仔細研究發現,一條單獨的氣路沒有和油混合,直接通入到軸承處,從油氣分配器出來的油氣有一路也通向軸承處,可想而知,該油氣是直接對主軸軸承進行潤滑的。單獨的氣路的作用有:為阻止軸承潤滑油的外泄;對軸承進行冷卻。因為設備功能需求,軸承處承載力較大,容易發熱。
該故障為軸承溫升快而且有嚴重漏油現象。初步判斷漏油是由于單獨氣路的氣體流量不足。而壓縮空氣主管路的壓力為6.7bar,因此單獨的氣路是靠節流閥來調節供氣流量的,將節流閥的流量調大,發現氣路的另一個支路的減壓閥處的壓力在變小。從設計角度上講,如果油氣中的壓力不足,會直接影響軸承潤滑效果。然而要阻止漏油現象,必須將單獨的氣路的流量調大。在當前的系統中,無法實現。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嘗試安裝了一臺能力較大的氣動泵直接為油氣潤滑提供氣源,壓力是提高了,可是氣動泵打出來的壓縮空氣含水量較大,無法滿足油氣潤滑系統的要求,此法也行不通。最終,我們對油氣潤滑的氣路進行改造。將兩個支路分開,分別單獨從主壓縮空氣的管道上接入,并將管路加粗,原來內徑為φ6的不銹鋼管更換為φ10的。
改造完畢后,按照我們預定的參數進行調節,發現兩條氣路的流量都得到了提升。開始進行試車,先是空載試車,將主軸轉速逐漸升高,軸承的溫度從30℃升高到55℃后不再升高。在空載試車結束后很快進入到正常的工作狀態,軸承溫度始終保持在55℃左右。并且漏油現象也得到了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