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免費就業培訓。
目標任務
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是,圍繞促進被征地農民就業創業和服務雄安新區發展兩條主線,創新職業培訓模式,完善政策措施和服務體系,確保有培訓愿望和就業能力的被征地農民都能享受一次免費的就業創業培訓。
2017年完成被征地農民就業創業培訓1萬人,確保有就業愿望的培訓人員就業率達到90%以上。2018至2020年,根據雄安新區發展實際確定目標任務。
專項資金
加大資金投入,強化資金監管。2017年從省級創業扶持資金中安排1500萬元用于雄安新區被征地農民就業創業工作。2018年起,根據實際安排專項資金。雄安新區相關部門要強化資金監管,提高使用效率,堅決杜絕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義,不允許挪用、擠占、變相發放等不規范行為。對損公肥私、撈好處的行為要予以堅決問責。
近日,在雄安新區安新縣大王鎮一所中學里,老師在給參加育嬰員培訓的學員講解產婦飲食注意事項。新華社發
培訓模式
從培訓模式來看,方案提出培訓機構從京津冀高等院校、職業技工院校、大型企業培訓中心、民辦職業培訓機構等培訓機構中擇優確定。
采取就地就近設立培訓場地、與用人單位聯合施教等形式,為雄安新區被征地農民量身定制就業創業培訓。
方案還按照相關標準規定了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所需課時。
近日,在雄安新區安新縣大王鎮一所中學里,老師在給參加育嬰員培訓的學員講解嬰兒護理注意事項。新華社發
培訓內容
根據雄安新區產業發展需求和未來城市發展管理需要,開展物業、保安、綠化、軌道交通等公共服務類培訓。
開展家政服務員、育嬰員、養老護理員等方面培訓。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節能環保、數字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訓,對有意愿從事電子商務、快遞等行業的被征地農民開展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業態培訓。
服務雄安新區旅游業發展,組織開展刺繡、葦編、木雕等地方特色家庭手工業培訓。
開展美容美發、西式烹飪、西式面點、旅游服務、酒店管理、市場營銷等現代服務業技能培訓。
圍繞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需求,與大型建筑業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開展對接培訓,鼓勵具備培訓能力的大型企業對招聘的建筑工人自主開展崗前技能培訓;對不具備培訓能力的建筑企業,支持社會培訓機構開展訂單式培訓。
對有創業愿望、創業經驗或有創業實體轉型升級需求的被征地農民,開展創辦和改善你的企業(SIYB)培訓。
京津冀魯勞務協作對接會現場。
暢通就業渠道
在暢通就業渠道方面,方案確定市場配置一批,充分發揮市場配置的主渠道作用,利用河北省公共招聘網及時收集發布用工需求信息,組織開展網絡招聘會和現場招聘活動,促進盡快就業。
企業吸納一批。發揮企業吸納就業的主體作用,鼓勵參與新區規劃建設的建筑企業吸納當地被征地農民就業,根據崗位需求開展訂單定崗式就業。
勞務輸出一批。深入實施京津冀魯勞務協作,搭建區域間勞務對接平臺,建立求職需求清單和崗位供給清單,實現人崗匹配、精準對接,促進轉移輸出就業。
創業扶持一批。依托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等載體,為有創業意愿的被征地農民提供創業指導、創業孵化、創業擔保貸款、注冊登記等一條龍服務,扶持成功創業。
靈活就業一批。以分享平臺經濟、眾包經濟、共享經濟服務成果方式,幫助被征地農民通過互聯網平臺獲得就業崗位。鼓勵參加電子商務培訓和家庭手工業培訓的人員,實現居家就業或靈活就業。
公益性崗位兜底一批。開發一批生態環境建設、城市綜合治理等公益性崗位,充分利用騰退下來的公益性崗位,集中用于兜底安置年齡大、技能低、通過市場確實難以實現就業的就業困難人員,確保不出現零就業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