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帶來消費者購物場景的重構。隨著“渠道為王”時代的謝幕,“場景為王”的零售新紀元正在徐徐展開。當傳統的老辦法效用漸退,家電企業如何適應新變化,保持競爭力,成為大家繞不開的話題。
新時代需要新思路,2019年10月24日,由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指導,中國家電網主辦,正陽深思文化傳播公司承辦的“2019年中國家電創新零售峰會”將于廣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會議邀請到來自家電、零售、科技、研究機構等企業和組織的代表人物共聚一堂,就今下零售行業的新趨勢、新思路、新玩法、新技術等進行探索,“黑科技、全場景、新消費”將帶給與會者出人意表的“頭腦風暴”。

作為零售行業的資深專家,和君集團合伙人、和君商業零售研究中心主任丁昀將出席本次峰會,幫助與會者擺脫傳統渠道思維桎梏,回歸消費價值探索。
丁昀認為,渠道是針對單獨品類的概念,但如今研究消費者購物行為首先要建立空間概念,在此基礎上才能展開消費場景的構建。他認為,消費空間的起點是“彩妝+時尚風格女裝”,主要服務于導流和隨性購買;第二層空間以生活社交為主;第三層空間以工作和生活便利為主。
在時尚空間,會疊加色彩、款式、風格變換,適應人群個性化選擇;社交空間主要展現家庭、情侶、社交、商務等關系場景,以此構建餐飲、娛樂及其他消費業態;而工作與生活空間則圍繞工作與生活的外延,如CBD商務核心區、社區便民服務等。只有界定了空間,才能通過零售業態組合,呈現消費場景;而在場景之下,才是搭載的內容。譬如打造“地中海”場景,其下可以納入食品、書籍、廚電、小家電、旅行產品等內容。現在,零售商所要做的不是向消費者推薦單品,而是推薦這種商品與業態的組合,它將打破以往按品類劃分銷售片區的渠道模式,一站式呈現消費者所需要的場景。
具體到家電行業,傳統家電銷售主要依托線下賣場、專賣店和電商平臺,也就是按照品類劃分而成的渠道。但隨著渠道為王時代終結,消費者從“目的性購買”過渡到“隨性購買”時代,即從剛性需求過渡到替換性需求,要觸動他們的購買欲望,必須建立某些“契機”。此時,家電的分類若按照購買頻次而非品類進行劃分,會更加行之有效。如購買頻次在三年以上的產品可以出現在家居賣場,考慮與家居的整體協調;一年以下購買頻次的家電可以定義為隨性購買產品,他們更多代表消費者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代表消費者個人風格的改變。通過購買頻次的劃分,實現商品的拆分組合,可能成為未來家電企業必須適應的變化,這也是近年來京東、阿里、蘇寧等平臺所探索的新領域。而零售企業一系列的并購、重組、下沉動作基本都圍繞從單一業態到多業態組合這一課題,構建全客層、分空間布局消費場景。
此外,如何為消費者賦能新價值也將成為本次峰會上他的陳述重點。“傳統供給端變革一直圍繞產品打轉,很少思考消費者價值,未來產業的變革就是要基于消費者價值變化,衍生出新的供應和產業鏈模式。最簡單的一個例子是,電視廠商升級電視機有沒有價值?近年來,電視廠商圍繞電視屏幕、畫質等做了很多嘗試,但行業銷量始終不溫不火。因為大家忘記掉,現在消費者的電視機就是手上的手機,傳統電視機廠商立足于電視產品本身的花樣翻新始終是缺乏價值粘性的,將電視變成手機才是消費價值真實的重現。這就是企業沒有預測到的未來,一句話概括,便是家電廠商距離消費者的價值還太遠,對消費趨勢的變化熟視無睹。”
“消費者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時代過去了,市場商品極大豐富,但基本不是生活必備品。消費者只想要更快樂、更美好、更便捷的生活,而商家的作用就是提供最好的系統解決方案贏得消費者手中的金錢。賣場構建的一站式場景,就是讓消費者用最低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得到最有效的價值滿足。”
丁昀說,“渠道為王時代是為了更迅速地賣貨;而消費層級越高,消費者需要的便不僅是商品,還有效率,內心價值等,這是零售商和制造商都必須補齊的一課。”
本次創新零售峰會正值2019中國廣東國際家電展舉行期間,除了趨勢和思路的分享外,與會者還將獲得很多關于創新零售實際案例,新玩法,新操作的分享,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