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首個交易周,A股迎來開門紅,三大指數齊走高,滬指再度上攻2900點。
消息面上,中美通話表示努力為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落實創造有利氛圍和條件,證券投資基金托管業務管理辦法發布征求意見稿等,都為市場提供重要支撐。
展望后市,不少券商認為,投資者對市場上漲正逐漸凝聚共識,抓住5月上漲的時間窗口尤為重要。配置方面,仍建議以科技為主線,同時關注新老基建、消費等內需板塊。
消息面利好頻出
據新華社消息,5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應約與美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通話。雙方表示應加強宏觀經濟和公共衛生合作,努力為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落實創造有利氛圍和條件,推動取得積極成效。雙方同意保持溝通協調。
5月9日,財政部就《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指出,對處于競爭領域的其他國有金融機構,積極引入各類資本,國有金融資本可以控股,也可以參股;對于符合條件的國有金融機構,繼續按照市場化原則,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5月9日,證監會發布《證券投資基金托管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修訂主要內容包括四方面:明確準入安排,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國銀行在華分行申請基金托管資格;完善監管安排,防范基金托管業務風險;按照“先批后籌”審核程序,優化申請材料及現場檢查安排;統一商業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有關要求。
5月10日,央行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靈活適度;持續深化LPR改革,有序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要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支持民營企業股權融資和發行債券融資;物價形勢總體可控,通脹預期基本平穩,對未來變化需持續觀察。
MSCI將在當地時間5月12日發布其2020年5月份半年度指數審議結果,本次審議僅是調整,并不出現大的變化和擴容,對資金層面整體影響較小,但對個股影響較大,利空調出的個股,提振調入的個股。
市場處于大漲前的蓄勢階段
中信證券(行情600030,診股)策略秦培景團隊認為,隨著4月份經濟數據陸續落地,國內經濟恢復態勢逐步得到驗證。相對海外,中國經濟表現較強,海外資金持續流入中國市場,投資者對市場上漲的共識在逐漸凝聚。
海通證券(行情600837,診股)策略荀玉根團隊認為,當前市場處于底部區域的震蕩蓄勢期,中期而言市場處于大漲前的蓄勢階段。今年最值得資本市場關注的包括GDP目標、財政赤字率、國企改革、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
國盛證券策略張啟堯團隊認為,近期科技板塊強勢反彈引領市場向上,5月以來電子、傳媒、計算機等行業在陸股通北上資金中加倉幅度居前,明顯的賺錢效應正吸引外資等市場主力資金大幅流入,后續科技行情仍將繼續,建議投資者切莫辜負投資好時光。
安信證券策略陳果團隊認為,未來幾個月,A股的核心是要確保把握住“復蘇牛”的大趨勢。當前這一輪復蘇是新經濟產業引領的復蘇,“復蘇牛”的機會不是結構性的,而是全局性的。近期A股仍將受益于流動性、盈利與風險偏好的持續邊際改善,呈現震蕩向上趨勢,如因外部擾動出現回調,積極關注布局機會。
光大證券(行情601788,診股)策略謝超團隊認為,近期經濟復蘇信號逐漸增加,汽車、家電和餐飲旅游等可選消費回升力度明顯,內需復蘇動力較強。當前A股市場估值略偏低,建議長線價值投資者可積極買進,短線投資者也無需過度擔憂。
中銀證券(行情601696,診股)策略分析師王君認為,A股由海外疫情風險和國內政策的不確定性籠罩的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過渡,總體來看,市場仍處于布局行情左側,短期仍將維持震蕩波動格局,雖然難有大規模趨勢性行情,但下行風險可控。
華金證券策略譚志勇團隊認為,節后第一周融資資金有重新轉為凈流入跡象;今年最為重要的人氣板塊——科技板塊已經出現反彈跡象;海外短期經濟層面的不確定性風險下降。
看好科技主線
關注新老基建及消費
中信證券策略秦培景團隊建議,以新舊基建及相關科技龍頭(5G、云計算、新能源車等)為主線,同時逐步布局前期受疫情壓制的優質滯漲板塊,包括餐飲、免稅、百貨、白酒、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廚電、CRO、房地產開發等細分領域龍頭。
海通證券策略荀玉根團隊認為,國內受疫情沖擊延后的消費需求有望得到持續拉動,以家電、汽車為代表的可選消費將引來結構性機會;從更長遠角度,“科技+券商”將是這次牛市的主導產業。
國盛證券策略張啟堯團隊指出,隨著海外疫情緩和,此前受海外拖累嚴重的科技板塊將最具彈性,而創業板注冊制改革既為中長期科技成長主線奠定基調,也有望催化短期結構行情。建議關注科技成長主線(新基建、半導體、云上游和游戲)、利率敏感性的周期行業(券商、地產、基建)。
安信證券策略陳果團隊建議,將科技作為彈性進攻主線,近期行業重點關注:新能源汽車、電子、云計算、互聯網、軍工、通信、建材、建筑、券商等;主題重點關注自主可控、衛星互聯網、湖北區域振興等。
光大證券策略謝超團隊建議,配置方面可重點關注作為逆周期抓手的純內需標的(新老基建、地產、汽車以及建材、化工、機械等);后期可選消費或有更大的收益空間;科技股可適當關注左側機會。如果歐美二季度復工不及預期,從供應鏈的角度,存在進口替代、出口產品的全球市場份額提升和必需品因供給收縮而漲價的三條投資主線。
中銀證券策略分析師王君建議,配置上把握短期業績確定性強,中長期格局較優的白酒、化藥、水泥等。次優選擇是短期內依然受到國內經濟和海外不確定性因素影響,但中長期邏輯順暢的航空、機場、家電、汽車和消費電子等。
華金證券策略譚志勇團隊建議,政策利好依舊會是近期最為重要的配置方向,消費內需產業鏈和新舊基建產業鏈預計會持續反復活躍;創業板負面清單征求意見,以通信、半導體為首的科技板塊重新活躍,短期新興科技板塊彈性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