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2020金融科技發展論壇”在北京通過直播方式成功舉辦。本次論壇云端連線來自經濟、科技和金融等領域的著名學者,共議“金融科技與經濟復蘇”等相關話題。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表示:金融科技助力經濟復蘇的動力在于市場。當前經濟復蘇的推動者主要是政府,但是效果有限。目前我國金融科技發展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沒有其他國家的先例可以借鑒,因此需要進一步探索,尤其是明確市場與政府的分工,主要依靠市場的力量,由政府負責明確監管、完善制度、做好信息統計和數字化等基礎性工作。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分享了自己對疫情后金融科技的發展方向的判斷。朱民認為:金融科技內生模式會越來越走向整體智能化運營。他表示,疫情期間,服務業、制造業數字化發展迅速,改變巨大,金融業必須相應地作出改變,以適應需求。在這一背景下,國家提出的新基建,會在很大程度上支持金融業借助金融科技轉型。為了成功進行智能化轉型,朱民提出,下一步金融機構需要提升三大核心能力:一是場景的開發與合作能力;二是數據整合和分析能力;三是數據開發和運營能力。
專家們看好科技對于行業發展乃至整體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而行業里優秀的平臺更是持續采用優質的科技手段如智能風控系統、智能反欺詐、精細化運營等來為用戶提供服務。

2010年創辦之初,人人貸就注意到了當時還沒有被傳統金融機構充分覆蓋的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群體,他們對專業、可靠的金融服務的需求長期存在,但真正愿意且有能力為他們提供服務的機構屈指可數。
從風險和技術兩方面考量,服務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的難點很多。首先,對于這類客群的資金需求特征及風險特征要有深刻的KYC能力(了解你的客戶);第二,要規模化地服務到小微企業客群,貸前至貸后的整體流程需要標準化、快速應答;第三,基于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規模小、存活率低等特點,在對其進行純信用授信時,對于風險狀況的評估需要有一整套完整的解決方案,以幫助平臺提供與其承受能力相匹配的額度、費率、期限。以上這些都依賴于過硬的技術能力以及數據庫的豐富。
經過近十年的技術探索和業務實踐,人人貸已經建立起一套完整、嚴密的智能化風控系統,形成了專業高效的信貸管理機制,持續服務于國內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的經營性資金需求。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的幫助下,人人貸能夠從數據中挖掘出與還款意愿、還款能力相關的諸多變量,從而較為準確地計算出借款申請者的真實信用水平。
人人貸全天候運行的智能風控流程分為反欺詐和信用評估兩大步驟。反欺詐主要是判斷借款申請者是否出于騙貸等惡意動機。得益于豐富的機器學習模型的應用,人人貸可以快速、精準地識別出疑似欺詐人群。

在信用評估環節,智能風控平臺對借款申請者進行標簽分類,自動根據其畫像特征匹配相對應的信審策略路徑。基于傳統的評分卡形式,平臺構建了多維度子模型,從而為每一位借款客戶建立多張評分卡,利用變量衍生、關聯分析、行為建模等技術對評分卡進行交叉匯總,最終為申請者計算出一個包含額度、期限、費率等信息的評估結果。
目前,人人貸智能風控平臺已能實現秒級審核——借款客戶從提交有效資料到獲得信審結果最快可達秒級,高效服務于小微企業主的借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