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2006年的廚電品牌小熊電器(002959.SZ),從創意小家電起家發展至今,在近幾年廚電增速并不快的行業基礎上,卻連續數年保持在30%以上的復合增速。
相較于傳統的頭部廚電企業九陽、美的低雙位數的增長,儼然一副廚電成長股的角色于行業中異軍突起。當然如此高的增速與小熊的基數較低有關,同時也與得益于抓住了互聯網電商的崛起機遇。
從最新的一季報可見,主要渠道為電商的小熊電器,當面臨疫情來臨之后,更是嶄露出其線上銷售的韌性,與其他企業紛紛出現不同程度銷售下滑對比,小熊則披露了一份超出預期的業績,2020年一季度公司實現收入增長17.32%,歸母凈利潤更是暴增83.66%。公司的股價更是自春節以后,短短的3個月不到時間實現了翻倍。
時至今日,小熊電器已成長為年收入超過20多億的廚電細分品類龍頭,公司還能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嗎?在面臨傳統頭部廚電企業紛紛加碼線上小家電運營的行業競爭加劇格局下,公司將如何再確保一席之地?
據公司情報專家《財經涂鴉》了解,小熊電器董事長李一峰于近日的投資者交流中表示,公司將沿襲高性價比、細分品牌的打法,逐步擴大產品品類,未來小熊的發展方向是廚電全品類發展。
廚房類電器是小熊的業績基石,未來的增長可能會逐步放緩,但居家生活類產品,包括個護健康、母嬰將會是未來的主要業績增長來源。站在品類拓展的角度以及公司現在的經營體量,《財經涂鴉》認為,小熊未來3-5年或許并不一定維持30%的復合增速,但20%-30%的復合增長仍然可期。
正如李一峰所述,品類擴張是公司未來業績增長的源泉,但隨著品類擴張必將更加深入傳統龍頭企業的腹地,公司有何好的應對策略呢?
公司管理層認為,小熊仍處在與龍頭企業縮小距離的過程中,并不急于提升品牌售價與定位,仍將以差異化的方式避開與龍頭企業的正面競爭。
譬如說,公司在切入飯煲市場時,開發了1.2升的小型飯煲以切入年輕單身人群,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饋。聚焦在大品類下的更細分領域是公司所擅長的打法,從細分人群、品類出發,對于小熊而言便形成品類的增量。
品類的拓展,離不開品牌的營銷與建立。從用戶結構上來看,小熊的客群目前以年輕消費群體為主,畢竟是伴隨著互聯網發展誕生的品牌,公司目前主要的消費客群集中在85后人群,然而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深化,未來公司在品牌的營銷及建設上將更加關注90后及00后的客群,新增年輕人群的抓取被視為公司品牌營銷的重點。
基于小家電并不是高頻消費的品類,那么新增年輕人群的獲取便是新客群帶來的銷售增量。與此同時,結合品類的擴張,更多的品類給到消費者選擇,可以增加品牌的復購率,雙輪驅動下企業的業績則可以得到更快的增長。

有了品牌和更多的品類,接下來便是渠道。以往小熊被詬病是渠道過于單一,只是線上,線下渠道薄弱,然而在這一點上,管理層則有不同的看法。
公司管理層認為未來的渠道線上、線下的界限可能不在那么清晰,而會以平臺、以人群的維度去劃分,比如公司與蘇寧易購的合作線上與線下互相交融,相似的還有京東、阿里等。所以在渠道的運營商,公司會更加的重視平臺的運營,更多建立在這個思維上去做考慮,而不會過于去強調線上、線下。
小熊的成長有目共睹,在未來是否會長成一頭“巨熊”給傳統廚電龍頭帶來更大挑戰?對行業會帶來怎樣的改變,值得我們長期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