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下午,正在湖南長沙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冒雨來到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山河智能”), 聽說企業成功研發200多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裝備產品,習近平總書記高興地對企業員工說:“今天天氣雖冷,但我心里是熱乎的,你們的創新精神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創新是企業經營最重要的品質,也是今后我們爬坡過坎必須要做到的。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制造業也一定要抓在我們自己手里。”
在2020年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排行榜中,山河智能位居第35位。在這個榜單上,位居第四的是老牌的工程機械巨頭徐工集團。9月22日,身為我國工程機械第一大企業的徐工集團對外宣布,總額達210.56億元的混改取得重大進展。當天,徐工集團與3家國有控股企業成功簽訂總額為54億元的股權轉讓協議,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下稱“徐工有限”)與12家戰略投資者和員工持股平臺成功簽訂總額為156.56億元的增資協議,這標志著徐工集團向混改邁出堅實一步。
徐工有限是上市公司徐工機械(000425.SZ)的控股股東,徐工集團則是徐工機械的實控人。引資210.56億元,如此雄厚的資金注入之后,徐工下一步將如何發力,是全行業關注的焦點。今后,徐工有限旗下挖掘機、礦機、混凝土機械等優質資產若注入徐工機械,實現工程機械資產全部上市,徐工機械的體量將急劇擴張。
9月30日,徐工機械又宣布,擬將其控股子公司徐工信息分拆至深交所創業板上市。
同一天,另一家工程機械巨頭,總部在湖南長沙的中聯重科(000157.SZ)宣布深圳、香港兩地同時募資的定增方案,總額達66億元,擬投向挖掘機、混凝土攪拌車智能制造、關鍵零部件項目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聯重科的管理團隊自掏腰包10億元參與定增,表明其對工程機械行業以及企業自身發展的信心;與之類似的是,徐工的混改中,參與出資的高管團隊與骨干有435人,總出資8.69億元。混改完成后,徐工集團的股權結構為“國有持股+民營企業持股+骨干持股”,與中聯重科比較接近。
同為我國工程機械三大龍頭的三一也沒閑著。9 月 15 日,三一重工(600031.SH)發布公告稱,其控股股東三一集團非公開發行的 2020 年可交換公司債券已發行完畢,規模80 億元。
巨頭們紛紛摩拳擦掌,各路資本也用錢投票表示對工程機械行業的看好。工程機械有多火呢?
今年上半年,即便是遭受疫情沖擊,工程機械行業各企業仍逆勢增長。中聯重科1—6月營收288.27億元,同比增長29.49%;凈利潤40.18億元,同比增長55.97%。2020年9月28日,中聯重科成立28年之時,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表示,今年是中聯重科成立以來經營質量最好的一年。
上半年,徐工機械營收350.69億元,同比增長12.56%;凈利潤20.62億元,同比下降9.7%。
三一重工半年報也很漂亮,2020 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 491.88億元,同比增長 13.37%;實現歸母凈利潤 84.68 億元,同比增長 25.48%。
不光是巨頭們賺得盆滿缽滿,整個行業都在高速增長。 9月22日,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馬天毅介紹,湖南工程機械159家規模企業1—6月實現營業收入、利潤分別增長31.6%、45%,主要經濟指標創歷史最高水平。
火爆的市場還能夠繼續維持嗎?
財信證券研報分析,多重因素促行業景氣周期拉長,首先,國內基建增速顯著提升,2020年1—7 月全國累計發行專項債 22697 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187.5%,持續推動工程機械需求高增長。其次,今年是 2011 年過后(上一輪工程機械銷售高峰)的第10年,2020 年下半年起,工程機械都將迎來更新高峰,帶來巨大需求。最后,環保政策趨嚴以及機器代人政策也將利好工程機械行業維持高景氣度。
中聯重科董秘楊篤志說,三季度,企業產能滿負荷,有的客戶用現金下單,“客戶是搶著要設備”。
從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以及星邦重工等工程機械企業一再得到類似的描述,甚至有客戶交了現錢之后,就在工廠門口停一輛房車,全天候守著產品下線。
不論是挖掘機、混凝土機械還是起重機械,一臺設備賣數十萬,一套設備賣幾百萬是常事,有時候一個訂單就是幾千萬,這種情況下還要交現錢“搶貨”,生意如此火爆,也難怪各上市公司股價持續上揚且堅挺。
徐工集團獲得210億元增量資金,三一集團光是一次發債規模就達80億元,中聯重科66億元定增正在路上,重磅資金涌向工程機械行業,巨頭們拿著這些錢做什么?
智能制造是各企業共同沖刺的高地。根據徐工混改的公開信息,增資募集資金將用于智能制造轉型升級、新產業發展、國際化拓展、并購與合資合作、償還銀行貸款與補充流動資金等。
雖然沒有更加詳細的資金用途公開信息,但諸多資金用途中,智能制造排在第一位。
中聯重科66億元定增計劃顯示,其募投資金主要聚焦于補齊土方機械發展短板及公司的智能制造轉型升級,A股募集的56億元資金中,24億元將投向挖掘機智能制造項目,3.5億元投向攪拌車類產品智能制造升級項目,13億元用于關鍵零部件智能制造項目。
在中聯重科的高空作業機械產品車間生產線上布滿了焊接機器人、AGV(自動導引運輸車)、RGV(有軌制導車輛)、空中EMS輸送線等智能設備,“自動、智能”成了最大的特點。
有技術人員表示,“我們的技術參數對標國際頂級品牌,整條生產線全智能化,確保產品的質量、可控性。”
財信證券研報認為,中聯將加大資本開支力度,繼續推進長沙智慧產業城、沅江攪拌車等智能工廠建設,全面向智能化企業轉型升級。
據公開信息,中聯重科的長沙智慧產業城面積約9000畝,建成后將成為全球工程機械最大的智能制造園區和工程機械制造集群,其目標是打造“面向未來、引領三十年”的世界級燈塔工廠。
三一重工也高度重視智能制造。在其視為里程碑的18號燈塔工廠里,三一重工泵送事業部智能制造所所長饒有福介紹,5G、AI、視覺識別、MES、工業機器人等各項技術在這里集成,產能提升50%,工人數量下降50%,產品質量也更加可靠,目前,三一重工對各產線做全面的智能化改造升級正在進行中。
各企業為關鍵零部件砸重金,基本不存在被外國“卡脖子”的問題
不約而同的是,各企業紛紛向關鍵零部件為主的關鍵核心技術砸下重金。徐工機械2019年年報稱,行業龍頭積極布局核心零部件以完善產業鏈布局、保障產業鏈安全,競爭優勢更為明顯,呈現出強者恒強的態勢。徐工有限總經理楊東升表示:“按照突出主業的原則,徐工有限聚焦工程機械及核心零部件主業,剝離非主業資產提高效率、輕裝上陣。”
中聯重科副總裁、總工程師付玲表示,目前,我國工程機械核心零部件領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研發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基本不存在“卡脖子”的問題,但在頂尖技術方面,要用原創性、基礎性的研究成果作為支撐,這將是中聯重科今后持續發力的重點。
中聯重科66億元定增方案中,有13億元擬投入關鍵零部件,高強鋼及薄板件的柔性、高效、高品質制造。高強鋼是工程機械產品實現輕量化的利器,是產品大型化、超大型化的必要支撐。
今年3月,中聯重科在網上云發布了一款鏤空臂架的混凝土泵車,之所以能夠實現酷炫的鏤空設計,關鍵就是其自研的高強鋼臂架技術。
關鍵零部件的自主可控讓三一重工獲益不小。饒有福表示,比如,今年疫情期間采購國外底盤受影響,三一自產的底盤就能夠很快補上來,而且,自產底盤更符合泵車的需求,進口底盤卻要經過一番改造才能用。
在9月16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下一階段,將把外國“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任務清單,聚焦關鍵的核心技術,瞄準關鍵的基礎材料、關鍵核心的工藝、基礎算法、重大裝備等基礎性、戰略性的關鍵核心技術需求,在光刻機、橡膠輪胎、高端芯片等方面,集結精銳力量組織系統攻關,有效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
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認為,當前,從全行業來看,我國工程機械一些龍頭企業已經處于全球行業的第一陣營,技術創新進入“無人區”。
各路資本重金助推之下,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將更快地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